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8 08:22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私人藏書目】
私人藏書目,是記錄私家收藏圖書的目錄。
遠在南北朝五胡亂華時,因著戰事頻繁,官府祕笈往往流散民間,私人藏書風氣乃開。
宋代以後更盛。
一、宋代私家藏書目宋代藏書之家,指不勝屈。
據王明清揮麈後錄、周密齊東野語所載,已逾二十餘家,藏書少則二萬,多則逾十萬卷。
或有目,或無目。
其有目今尚傳世者厥唯昭德晁氏、無錫尤氏、吉安陳氏三家。
(一)郡齋讀書志:晁氏名公武,鉅野人,紹興進士,官至敷文閣直學士。
承其家學,藏書宏富。
及守榮州,又得四川轉運使南陽井憲孟贈書,乃於簿書之暇,躬親讎校,疏其大略,撰郡齋讀書志,書成於紹興三十一年(西元一一六一)。
後書散伕,而志獨存。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南充游鈞守衢州,取公武門人姚應績所編二十卷本,傳刻之,是為衢本。
後一年,鄱陽黎安朝守袁州,於原志四卷之後,錄趙希弁藏書為附志,又錄衢本姚氏所增為後志,復增訂考異,合刊於宜春郡,是為袁本。
衢本收書一千四百六十一部,袁本前後志收書一千四百六十八部,又附志五百六十九部,今均行於世。
清末王先謙取衢袁二本合校刊行。
晁志分四部四十五類,每部各冠一小序。
首述斯部分若干類,次列舉類名,再次或述斯部之學術源流、派別,與得失等,或述各類之特徵等。
每書之下有敘錄,或論書中之要旨,或具作者之始末,或詳學派之淵源,或斠篇章之次第。
可謂劉氏父子之後,真正知悉如何撰寫目錄者矣。
(二)遂初堂書目:尤袤,無錫人,紹興十八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
嘗取孫綽遂初賦以自號,故以名其堂。
編其家藏書為遂初堂書目。
其分類雖無經史子集之名,實依四部歸類,目凡四十四類。
尤目既無總序,每部之首亦無小序,而每一書後,復無類似四庫之提要,以介紹書之內容,可謂簡陋極矣。
其惟一特點,在略記各書之版本耳。
至其著錄各書之方式,但記書名,間冠著者,且不載卷數,亦殊為簡率。
(三)直齋書錄解題:陳振孫,吉安人,始仕州郡,理宗淳祐間官終侍郎。
嘗仕於莆田,傳錄夾漈鄭氏、方氏、林氏、吳氏舊書至五萬一千一百八十餘卷,遂仿郡齋讀書志作解題,而成此書。
唯此書久佚,清乾隆帝四庫館據永樂大典所載,以文獻通考參校,訂為二十二卷,即今傳世之本。
此書體例大抵仿晁志,唯無總序,而間有小序,每書下則有解題,品評其得失。
其目雖不標經史子集之名,但核其所列,則仍遵四部之成規,並區為五十三類。
二、明代私家藏書目元代雖嘗搜求典籍,但官府所藏,未曾編目,私家亦少著錄,更無傳者。
唯陶宗儀輟耕錄云:「莊蓼塘住松江府上海縣青龍鎮,嘗為宋祕書小史,其家蓄書數萬卷,且多手鈔者。
經史子集山經地志醫卜方技裨官小說,靡所不具,書目以甲乙分十門。」
其目不傳,不詳其究竟。
明代得書較宋元為易,私家著錄,遠邁前代。
就黃虞稷千項堂書目所載,私人藏書撰有目錄者,不下五十餘種。
唯歷時既久,亡散亦多。
就可考者觀之,其部類或就隋志四部而修訂補充,或另闢途徑。
茲舉重要者略述之。
(一)百川書志:高儒,號百川子,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撰百川書志二十卷。
其目四部凡分九十三類,自來依四部分類書,未有若斯之詳明者。
然「以道學編入經志,以傳奇為外史,瑣語為小史,俱編入史志,可乎?儒家外,別分德行、崇正二家,亦太叢雜不倫矣。」
又史志既有文史,集志復有文史,異實同名,亦無以自解也。
是故後來諸家,不復依循之也。
至其體例,亦甚簡陋,蓋既無小序,復缺解題,僅記書名、卷數,及撰人姓名而已。
(二)萬卷堂書目:朱睦?
家富藏書,於室西建屋五楹,若萬卷堂以儲之,穆宗隆慶四年(一五七○),撰萬卷堂書目四卷,自序云:「仿唐人法,分經史子集,編為四部。」
凡經部十一類,史部十二類,子部十類,集部三類。
是其出入於隋志以後恪遵四部矩範諸家之間,了不足異。
又其目僅記撰人姓名,及書名、卷數而已。
(三)紅雨樓書目:徐?
於神宗萬曆年中,依三萬三千餘卷藏書撰成紅雨樓書目四卷,分四部四十九類。
除經部略存舊貌外,餘三部則頗有改易,分類既嫌叢雜,而鉅細又復不倫。
(四)國史經籍志:焦竑撰國史經籍志,其自序云:「今之所錄,亦準勛例,以當代見存之書,統於四部,而御製諸書,則冠其首焉。」
此志無總序,各書之下亦無解題,然每項之末有小序,較之百川書志、萬卷堂書目、紅雨樓書目似勝一籌。
唯此志本在國史館所作,而濫收前代,斷限不明,致見譏後世。
書未附糾繆一卷,對漢志、隋志、唐志、唐四庫書目、宋志、崇文總目、通志藝文略、晁志、馬考,一一擷其分類之非,編目之誤。
而其書本身卻又不能無失,致勞後人再糾其繆。
(五)澹生堂藏書目:有明一代,對於隋志之修正,分類之研究,較肯用心思,而有所發明者,允推祁承?
為冠軍。
其所著澹生堂藏書目十四卷,既增減類名,復詳分細目。
名詞之確當,大勝上述諸家。
而其整書略例,推究分類之方法有四:「一曰因:因四部之定例也。…二曰益:非益四部之所本無也;而似經、似子之間,亦史、亦玄之語,類無可入,則不得不設一目以彙收,而書目獨裁,又不可不列一端以備考。…三曰通:流通於四部之內也。…:四曰互:互見於四部之中也。」
承?
此論,發古人所未發者兩端:通與互是也。
其所謂通,即後來章學誠之所謂別裁;
而其所謂互,亦即學誠所謂互著。
欲使分類恰當,非善用此兩法不可。
此古人所未曾識,石破天驚,允推承?
為圖書分類學之一大發明家。
至其分類,子目略仿鄭樵、焦竑,類目則仍以四部為依歸。
但不標經、史、子、集部,一若各類獨立也。
此外,其他較著者有:(一)菉竹堂書目,六卷,葉盛編。
(二)四明天一閣藏書目錄,范欽編。
(三)江東藏書目,陸深編。
(四)寶文堂書目,三卷,晁瑮編。
(五)博雅堂藏書目錄,孫樓編。
(六)玩易樓藏書目錄,沈節甫編。
(七)世善堂藏書目錄,陳第編。
(八)白華樓書目,茅坤編。
三、清代私家藏書目清代私家藏書更盛於明代,其有目者,據清續文獻通考所載,無慮百數,傳世者亦夥。
茲但擇較著者概敘之。
(一)絳雲樓書目:清初藏書家以常熟錢謙益為巨擘。
謙益家富藏書,更不惜重資購宋元古本,多屬祕笈,所藏明代文獻尤富,構絳雲樓以貯之。
晚年,絳雲樓火,藏書燬於一炬,僅其目尚存,但載書名冊數,間冠作者。
康熙中,陳景雲為其注卷數,補入作者,並予疏釋。
其目凡分七十二類。
(二)千頃堂書目:與錢謙益同時有黃虞稷者,撰千頃堂書目。
父居中,富藏書,虞稷世其家學,盡力搜羅,兩世藏書八萬卷,撰為千頃齋書目。
其後預修明史,分任藝文志,不復以家藏為限,而更其例。
自序云:「明初修元史者,藝文不為特志,明文淵閣書目僅及元季,三百年作者闕焉,故更其例,仍一朝之著述。
元史既無藝文,宋志咸淳以後多闕。
今並取二季以補其後,而附以遼金之僅存者,萃為一編,列之四部。」
即今傳之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是也。
(三)文瑞樓藏書目:清康熙峙,金檀築文瑞樓以貯其所藏圖書,撰文瑞樓藏書目錄十二卷。
其分類漫無典則,惟此書目所收詩文集最多,乃其特長。
(四)述古堂藏書目:錢曾富圖籍,復收絳雲之燼餘,更借校傳抄,廣事增益,尤嗜宋刻,有佞宋之稱,構述古堂以貯所藏。
康熙八年(一六六九),詮次其藏書為述古堂書目四卷,分類極為纖細,目分七十八類,每書記撰者書名卷冊數,下間注明抄刻,刻者記宋元之異,抄者有影宋、高麗抄、名家抄之不同。
(五)孝慈堂書目:聖祖康熙年間,王聞遠撰孝慈堂書目,凡分八十五類,門目之繁雜無序,尤甚於述古堂書目,更無足述。
(六)來雨樓書目:高宗乾隆中,四庫全書總目尚未完成之際,有周厚堉者,撰來雨樓書目二卷,上卷為經史子集四類,下卷為總選、類纂二類。
類纂又分理學、經濟、博雅、技術、閒叢五子目。
周中孚謂其「所分門目,大都雜亂無章。」
然其所添類目皆昔人所未稱,亦一奇也。
(七)孫氏祠堂書目:自四庫開館,總目頒行後,四部法幾定於一尊,藏書家為書目書志者,率多遵為楷模,鮮有違之者。
孫星衍撰孫氏祠堂書目,竟不遵守四部成規,而分為十二,可謂有膽有識者矣。
其他較著者有:(一)抱經堂書目,四卷,錢大昕編。
(二)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二十四卷,瞿鏞編。
(三)八千卷樓書目,二十卷,丁仁編。
(四)皕宋樓藏書志,一百二十卷,陸心源編。
(五)越縵堂書目,李慈銘編。
(六)抱經樓書目,十二卷,慮文弨編。
(七)好古堂書目,四卷,姚際恆編。
(八)瑞安孫氏玉海樓藏書目錄,孫貽讓編。
(九)海源閣藏書目,楊紹和編。
(十)常熟蔣氏書目,蔣鳳藻編。
四、民國私家藏書目民國創建以來,私家藏書目較有名者有:(一)繆荃孫江陰繆氏藏書,一卷。
(二)楊守敬觀海堂藏書目。
(三)葉德輝觀古堂藏書目四卷。
(四)梁啟超等飲冰室藏書目初編,三十一卷。
(五)章鈺章氏四當齋藏書目,三卷。
(六)莫伯驥五十萬卷樓藏書目錄初編。
(七)劉承幹嘉業藏書樓鈔本書目,四卷。
(八)徐世昌書髓藏書目,八卷。
(九)馬敘倫天馬山房書目。
(十)葉啟勳拾經樓書目。
(十一)丁福保無錫丁氏藏書志,四十卷等。
(莊芳榮)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