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張繼】 張繼(西元一八八二~一九四七年),字溥泉,中華民國開國之革命元勳,清光緒八年生於河北滄縣。
父諱以南,字化臣,喜治兵書及典章之學,曾在吳摯甫(汝綸)作山長之保定蓮池書院任齋長,當時鄉人道及張化老,無不知之。
七歲入塾,受業於祖父縉軒。
十六歲,從父就讀蓮池書院,植其國學基礎。
十八歲,赴日留學,入早稻田大學習政治、經濟。
二十歲時,與秦力山等辦國民報月刊,倡言革命排滿。
旋獲識國父孫中山於橫濱,並結交章太炎、黃克強等人。
民前七年,同盟會成立於東京,被推任司法部判事兼負直隸一省之責。
在日期問,迭主民報筆政,鼓吹革命,力闢保皇之論。
民國肇建,成立國會,張氏膺選為參議院院長,以監督政府之責自任。
及袁世凱違法借款,暗殺宋教仁,乃南下追隨國父,號召討袁。
嗣復周旋於皖、直、奉三系干戈擾攘之中,心力交瘁。
張氏平易近人,迭次為國事奔走商榷,以謀共濟。
河朔諸省,每資一言以為重,其一身繫北方安定者垂三十年。
張氏年輕時,浸淫社會主義之學,與日本社會主義者辛德秋水輩相過從。
及日本社會革命黨暴動,乃避走南洋。
嗣赴法,與張人傑、吳敬恆、李煜瀛諸人遊,曾為竟無政府主義之用,親至法境西北部共產實驗村,敝衣露脛以試行其通,久而悟為空想,於是乃堅三民主義之信仰。
民國十三年,中國國民黨召開一全大會於廣州,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時值共黨篡奪陰謀日亟,乃與謝持、鄧澤如等首提彈劾共簽之案。
十四年,國父病逝北平,黨中堅貞同志集會西山碧雲寺靈前,決議清共,張氏在病中,仍簽名參加。
自始至終,反共之心不渝。
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奠都南京,完成北伐,張氏任中央政治會議委員兼北平分會主席,旋任國民政府委員、司法院副院長。
嗣立法院長胡漢民去職,被選繼任,堅辭不就,並推薦孫科以代,促成京粵團結。
二十四年,中國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集會,會畢攝影,槍聲突起,人皆驚避,獨張氏奮前踢刺客孫鳳鳴而逮之。
旋繼邵元沖任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並兼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撫卹委員會委員。
國民政府委員、政務官懲戒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古物保管委員會主席委員等職。
抗日軍興,張氏督屬運開國史料入川保藏,雖在戰亂期間,對史料之徵集整理,費心至多。
嘗擔任中央慰勞團總團長,先後率團慰勞秦、豫、鄂、湘戰地將士,士氣因之益奮。
勝利後,奉派宣慰華北。
國史館成立,任館長,禮致群彥,問舊訪書,晨夕弗懈。
規備臻全。
張氏平素愛護青年,獎掖後進。
曾兼任私立民國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新聞專科學校、草堂國學專科學校及建國法商學院等校董事長,出版有張溥泉先生全集一書。
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夜,以心臟病突發卒世,享壽六十有六。
(鄭彥棻)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