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7 06:49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軍事●鳴條之戰】
鳴條戰爭,是商湯伐夏桀之戰。
當時商湯居亳,即今河南商丘縣西南。
夏桀居均臺,即夏臺,今河南新鄭縣。
夏商皆是黃河下游平原中之兩大部落,過的是農牧經濟生活,而以畜牧及漁獵為主。
其時是氏族社會,諸氏族散布於各河川丘陵臺地上,由於各自生活,不相統攝,在共同生活之一定地域內,不免因生活資料的爭奪而發生爭執,爭執的結果,就不能不投訴於較強大的氏族,求平訟爭,如周文王平虞、芮之訟者然。
強大的氏族,就因諸氏族爭訟所依歸,遂成為大部落,其部長乃被推為共主,以維持諸氏族間和平相處,各自過其和平生活。
當一個地域有兩個以上強大部落時,就不免因爭奪氏族歸屬權而發生戰爭,夏商的鳴條之戰,即是這種形態。
左昭四年傳載:「夏桀為仍之會,有緡叛之。」
仍在今山東濟寧縣任姓氏族。
緡在今山東金鄉縣東北。
史記吳世家載:「桀之先王少康(第六代)曾為有仍的牧正,而緡又是其先王相(第五代)之妃的外家。」
考上古有所征伐,必先召集諸氏族會盟、然後出征。
有緡叛之,可知此時緡有叛夏從商的可能,因此時正是商湯勃興的時候。
故史記夏本紀說:「夏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桀)乃召湯而囚之夏臺。既而釋之。」
殷本紀又說:「葛伯不祀,湯始伐之。」
葛在今河南寧陵縣北,與商都南丘近在咫尺。
商是一個重祭祀的氏族,他常常派遺「祭使」去監視附屬氏族的祭祀。
葛伯不祀,故首先伐之。
此時伊尹亦赴商佐湯,而往來於夏商之間,為商作反間,故孫子用間篇說:「殷之興也,伊摯在夏。」
商湯此時以強武顯赫於世,而親夏之昆吾不從,湯乃偕伊尹興諸氏族之兵伐之,昆吾在今河北濮陽縣。
然後進攻夏桀於有娀之虛,而大破之,有娀即有熊,今河南新鄭縣。
桀敗走鳴條,湯率諸氏族之師追至,再大破之,是即鳴條之戰,鳴條在今河南封丘縣東北與河北長垣縣交界處。
湯又乘勝,又伐三,今山東定陶縣,於是諸侯皆歸服於商。
國語及尚書大傳說:桀被迫乃「與其屬五百人南徙南巢」。
今安徽巢湖附近,亦是漁牧甚佳之地。
湯遂代桀而為諸氏族的共主。
(李震)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