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董作賓】 董作賓(西元一八九五~一九六三年),原名作仁,字彥堂,號平廬,河南南陽人。
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卒於民國五十二年。
幼穎異力學,畢業於南陽縣立師範講習所。
民國十一年,入北京大學國學門習甲骨文。
曾講學福建協和大學、河南中州大學、廣東中山大學。
十七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董氏任編輯員,並主持安陽殷墟第一次發掘,復改為專任研究員,自後歷次田野考古工作,無役不與。
三十六年,應聘美國芝加哥大學中國考古學客座教授。
三十七年,當選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返國後隨中央研究院遷臺,執教國立臺灣大學。
四十年,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
四十一年,當選美國東方學會榮譽會員。
四十四年,赴韓講學,漢城大學研究院授以文學博士。
翌年,受聘香港大學東方文化研究院研究員,返臺後任歷史語言研究所甲骨學研究室主任,臺灣大學推薦為甲骨學研究講座教授。
董氏參與河南省安陽縣古蹟調查與殷墟發掘凡十五次,歷八年,所得銅器、陶器、玉器、兵器等稀世瓖寶,尤以甲骨為最。
董氏負責將所獲甲骨二萬二千餘片整理拓印,分編為小屯甲、乙編,由中央研究院出版問世。
至其卜辭,董氏探頤索隱,精研覃思,創研究甲骨文之新方法,撰甲骨文斷代研究例,訂斷代十大標準以啟後學。
又從甲骨文有「一月」,又書「正月」,又有「十三月」,考證殷商曆法用四分術,有「年終置閏」與年中「無節置閏」,以干支紀日及儒略周日為尺度,據澳泊爾子(Th.Von.OpTolyer)之交食圖表及牛考慕(SimonNew-Comle)十八周之長期布算殷代交食全表,推定卜辭中庚申、乙酉月食為殷曆之定點,依卜辭「祭、皂、脅、肜、翌」五種祭祀,循環祭祀一周為一祀,撰殷曆譜,繼而以此科學方法-合天曆,擴而充之,纂中國年曆總譜,自黃帝元年丁亥(西元前二六七四年),至盤庚十四年丙辰(西元前一三八五年),有世有年,自盤庚十五年丁巳以至西元二千年,有世有年有曆,其中年代之記載,有干支紀年、儒略周日、西元紀年、民國紀年,為我國最翔實之年曆總譜。
至於學術論著,不論文史、考古、小學,妙思精裁,紛綸炳煒,如中國上古史年代、殷商龜卜之推測、中國文字的起源等二百餘篇,散文遊記小說有瓊樓人語、飛渡太平洋等。
閒或治印或書寫甲骨文對聯以自娛。
其論著以藝文印書館出版之董作賓先生全集最為完整。
董氏崇尚儒業,發揚我國古文化,以考古、研究甲骨學終其一生,世尊為「甲骨學權威」。
〈見圖一〉(金祥恆)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