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英文●史坦貝克】 西元一九三○年代中葉,當劉易土(SinclainLewis)和費滋羅德(FoScottFitzgerald)二大文壇巨擘的全盛期已過,史坦貝克(JohnSteinbeck,一九○二~一九六八)已經因幾部小說的出版,而在美國文壇嶄露頭角。
他由親身經歷,深諳貧困大眾-特別是廣大移民-的苦楚,因能依他們的觀點,創作小說,為他們嗚不平。
「蒙鎮趣譚」(TortillaFlat)在一九三五年出版,立刻廣受歡迎;
一九三七年出版的「人鼠之間」(OfMiceandMan),把兩個移民奇特的友情,描畫得深刻動人。
一九四○年,他以「憤怒的葡萄」(TheGrapesofWrath)一書,得到普立茲獎,並於一九六二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史氏在其小說中著意描寫下層民眾的生活,所以有人說他是個原始社會崇拜主義者。
其實,他的小說藝術,融合了艾默生(RalphWaldoEmerson)那奧祕的一元論,惠特曼(WaltWitman)的民主觀和美國人素來對有效行動的信仰。
他常在創作前,實際生活在他所要表現的人物中間,跟他們打成一片,從而獲取更深的了解、同情與默契。
表面上,他所表現的是窮弱之人的悲苦;
實則,他更想表現人類熾烈的求生與自謀改善的欲望。
他在「憤怒的葡萄」裏寫道:「我深信,一個作家若非堅信人有改善自己的能耐,就不足以獻身文學或躋身於文壇之上。」
(朱炎)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