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圖書編目】 將圖書館的資料,加以有系統的整理,並編輯成目錄的工作,稱為圖書編目。
廣義的編目,包含著錄編目及主題編目。
前者是指將資料的題名、著者、出版地、出版者等事項加以記載敘述;
後者是指將資料的主題予以分析標示。
狹義的編目係專指著錄編目。
其目的在於透過目錄,使讀者能夠迅速有效的利用圖書館的資料。
一、目錄的目的:目錄是圖書館館藏的索引,美國圖書館學家克特(C.A.Cutter)認為圖書館的目錄應該要達到下列的目的:(一)使讀者能夠找到他所需要的資料,如果他知道:1.著者,2.題名,3.主題。
(二)顯示圖書館:1.某個著者的作品有那些,2.某個主題的作品有那些,3.某種體裁的作品有那些。
(三)協助讀者從下列事項選擇他所需要的資料:1.版本,2.其他特性(文體或主題)。
是為一良好的目錄所具備得條件,也是編目工作所要遵循的方針。
二、目錄記載的項目:題名、著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稽核事項(面、頁數、插圖、高廣)、叢書項、附註項等,是編目時應記載於目錄上的項目。
這些項目可以提供讀者查尋資料的途徑,以及了解資料的內容及特徵。
三、目錄的種類:不論圖書館的目錄是何種型式,通常都包含著者目錄、題名目錄、分類目錄、標題目錄(由於國內中文標題表尚未完成,圖書館多無中文標題目錄)。
這些目錄使得讀者能以著者、題名或主題來查尋資料。
四、目錄的形式:圖書館最普遍使用的目錄是卡片形式。
卡片為三公分高、五公分寬,編目時將所有書目資料記載於卡片上,並按照筆畫、字母或分類號碼排列。
書本式目錄較卡片式目錄歷史更久,近年來由於電腦的應用於圖書館,許多圖書館已將書目資料儲存於電腦,電腦印刷的書本式目錄又再次流行。
為了節省空間,保存及傳遞方便,電腦縮影目錄也已經被採用。
另外,電腦線上檢索目錄,更提供了迅速及準確的服務。
五、編目規則:為了要維持目錄中記載資料的一致性,圖書館在編目時必須依循固定的編目規則。
編目規則規定目錄中所需記載的項目、記載的方法,以及檢索的款目。
(一)編目規則的國際標準:西元一九六九年,在國際圖書館學會聯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LibraryAssociationsandInstitutions,簡稱IFLA)的主持下,於丹麥哥本哈根舉行國際編目專家會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1.每一個國家應該設立國家編目成目錄中心,負責該國出版品的編目工作,其產生的目錄須供國內外圖書館使用。
2.每個國家應採用一致的著錄方式。
3.國家編目中心應負責將國外出版品的編目資料供國內圖書館使用。
4.鑑於今後將使用電腦處理及交換圖書資料,應考慮使用某些標點符號,使電腦能夠自動識別著錄項目。
此後,成立了國際標準書目著錄工作小組,著手擬訂能夠為國際間普遍接受的著錄規則,也就是國際標準書目著錄(InternationalStandardBibliographicDescription,簡稱ISBD),並於一九七一年出版了圖書部分的草案,以後又陸續出版期刊、地圖、非書資料等不同類型資料的著錄規則。
ISBD的主要目的是協助國際間書目資料的交換,編目時如果利用ISBD來著錄,可以使一個國家所產生的書目記錄很容易被另一個國家接受,不同語文的書目記錄,也很容易被了解,並且有助於將書目記錄轉換成機讀形式。
許多國家已經根據ISBD來修改本國的編目規則,像英美編目規則第二版即為一例。
因此,國際間所使用的編目規則已漸趨一致。
(二)我國的編目規則:我國圖書館目前編目中文資料,多採國立中央圖書館中文資料編目規則,該規則係於民國二十四年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草創,遷臺之後,復經該館修訂,於四十八年重新出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目規則,在我國使用多年,對國內的編目工作以及目錄的維護頗有貢獻。
但因為圖書館所蒐藏的各種類型的非書資料日益增多,國際間編目規則逐漸統一,以及電腦的應用於圖書館自動化,編目規則必須要做適當的修改,才能符合今日圖書館的需要。
民國六十九年初,我國成立圖書館自動化作業規畫委員會,下設編目工作小組,開始草擬新的編目規則,並命名為中國編目規則。
該規則係以ISBD為藍本,參考了我國舊有編目體例以及英美編目規則第二版。
它適用於編目圖書館所蒐藏的各種類型的資料,也便於電腦從事編目工作,有助於我國圖書館發展自動化以及國際間書目資料的交換。
(吳明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