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醫學●貧血】 貧血(Anemia)的定義,是人體血液循環紅血球數量之減少或單位體積血液之濃度(每百毫升血液之濃集紅血球容積或血色蛋白,或每百立方毫米之紅血球數)低於正常。
發生貧血的最簡單機轉是失血。
當紅血球產生不足或紅血球破壞過度,都會引起貧血。
其原因是由於過度破壞者,則需在紅血球破壞率顯著時,才會導致貧血(這是因為正常骨髓有六至八倍的代償力,即其製造速率可增加六至八倍所致)。
有些貧血則是由於製造減少和破壞增加同時發生而起。
失血所引起的貧血,有急性出血後貧血(如急性失血或胃腸道出血)與慢性出血後貧血(如女性骨盆器官及男性胃腸道慢性失血、蟲感染)之分。
紅血球製造不足所引起的貧血,可有紅血球製造因素不足性貧血(如鐵質不、維生素B之葉酸或B12缺乏)及骨髓衰竭性貧血(如毒素或藥物所致的再生不良性貧血)之分。
紅血球製造減少及破壞增加之疾患所引起的貧血,如血色蛋白合成缺陷所致的海洋性貧血及血色蛋白異常症(鐮狀血球性貧血),伴隨於慢性感染症、癌症之貧血,腎機能不全、肝病及白血病所致之貧血。
貧血祇是疾病的一種表徵,故其病人的病徵和症狀是貧血和其它根本疾病的綜合病徵。
常見的症狀有臉色蒼白、頭痛、眩暈、昏厥、怕冷、耳鳴、眼前有黑點、肌肉軟弱、心悸、容易疲勞及呼吸困難(缺氧)、食慾不振、月經不調及性慾減退等。
貧血本身不是一種診斷,它祇是疾病的一種表徵,故醫師之主要任務是予貧血病人正確的診斷,並治療其根本疾病為原則。
(雍建輝)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