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經濟●鐵路建設】 運輸服務由各種運輸所構成,是即鐵路、汽車、水運、航空及管道等,各種運輸各具特性及利弊,托運人或旅客可單獨或聯合使用一種或數種運輸。
運輸業者從事運輸服務,可以標準單位衡量及比較,其單位客運為延人公里,貨運為延噸公里。
就完成總噸里服務之觀點而言,鐵路系統往往執運輸業之牛耳,世界各主要國家大抵如此。
鐵路亦名鐵道,最早起源於英國,西元一八二五年九月二十五日,英人史蒂文生(GeorgeStephenson,一七八一~一八四八)建築世界第一條公用鐵路,並啟用其製造之機車,行駛斯托克頓(Stockton)至達令敦(Darlington),全線六一.一二公里,時速十五公里。
為人類交通邁入機械動力之新紀元。
我國鐵路之創建,始於清光緒七年(一八八一)六月九日,首先完成唐山至胥各莊鐵路。
在此之前,同治二年(一八六三),曾有英商二十七家聯名向李鴻章請求修築上海至蘇州之鐵路,李氏以專屬新舉,且是時洪楊之亂尚未全定,不便接納。
惟自光緒七年至宣統三年(一九一一)之三十年間,由閉關自守、反對築路轉變為大借外債、積極築路,憾因政策不定,多出於外人之野心,因而路權喪失,外力侵入,其中最沈痛者莫過於中俄東清鐵路條約之惡例,貽留往後六十餘年之糾葛。
民國元年一月一日,國父就任臨時大總統,同年四月,國父辭臨時大總統後,政府授以籌畫全國鐵路之權,設鐵路總公司於上海,開始常年之鐵路建設。
三十八年,大陸河山變色,鐵路交通一時全面中斷。
臺灣地區之鐵路,有公營鐵路、專用鐵路(包括糖業鐵路、森林鐵路、鹽業鐵路、紙業鐵路、碱業鐵路、石油工業鐵路、肥料工業鐵路、水泥工業鐵路、化學工業鐵路、電力業鐵路及煤鐵業鐵路等),而以公營鐵路為島山大動脈。
民國六十八年七月一日,臺灣鐵路西部幹線電化工程,臺北至高雄全線竣工通車;
六十九年二月一日,北迴鐵路竣工通車,地方人士熱烈慶賀。
(黃建森)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