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法文●國民公會】 國民公會(NationConvention),為法國革命過程中所出現的革命組織之一(西元一七九二年九月二十一日~一七九五年十月)。
在它之前有國民會議(NationAssembly)及立法會議(TheLegislativeAssembly)兩個組織。
一七八九年,法國革命爆發後,引起歐洲各國極度的關切,法國以普、奧兩國將干涉其革命,表示憤怒,於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日對奧宣戰。
法軍初時屢受挫敗,七月,普奧聯軍侵入法國本土,並威脅法人,不得傷及路易十六,此舉激怒了法民眾,於是衝進王宮,囚禁國王。
九月,法軍漸獲勝利,國內暫告安定,九月二十一日國民公會正式召集。
該會由成年男子普選產生,共有七百四十九名議員,均為共和派。
包括:右派的吉戎特派(Girondists);
左派的山岳派(Mountain),後直呼雅各賓派(Jocobin);
及平原派(Plain)。
九月二十一日宣布廢除君主政體,建立共和,九月二十二日即為法爾西共和元年元旦。
國民公會時期主要大事發展如下:一、處死路易十六:路易十六於一七九二年十二月被審判定罪,以三百六十一對三百六十票,通過判處死刑,次年一月二十一日送上斷頭臺。
二、解決對外戰爭:先於一七九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宣言:「支援所有反政府的民」,二十七日法軍併吞沙佛(Savoy)及尼斯(Nice),繼於一七九三年二月一日對英、荷、西宣戰,且合併比利時。
初時軍事不利,至八月二十三日通過全民皆兵法案(LevyoftheEntireMalePopulation),重振聲威。
十二月已擊退聯軍,跨越萊因河,收復土倫(Toulon),進兵德意志。
德以其內政問題,不欲再戰,於一七九五年五月五日雙方簽定巴塞爾(Basel)條約,六月二十二日法西亦簽定和約。
至此,交戰國僅餘英、奧二國。
三、制定一七九五年憲法:行政權由「五人執政團」(Directory)行使,立法權分由兩院行使----二百五十人組成之長老院(CouncilofElders)及五百人會議(CouncilofFiveHundred)。
國民公會統治期間,內部曾發生嚴重的黨派權力鬥爭。
一七九三年五月雅各賓派發動暴亂,大肆捕殺吉戎特派,實行獨裁之「恐怖統治」,其後雅各賓派內部進行整肅,終至演成該黨領袖亞伯爾(Hebert)、丹敦(Danton)及羅勃斯比(Robespierre)相繼走上斷頭臺。
最後溫和派控制了國民公會,他們完成了一七九五年憲法,但仍不免走向瓦解的命運(一七九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董志群)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