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法文●路易十四】 西元一六四三年,路易十四(一六三八~一七一五)繼位為法國君主,直到一七一五年,在位共七十二年。
在內政、外交、文學、藝術各方面都有長足的發展,而成為當時歐洲各國模仿的典範。
路易十四自五歲即登皇位,由母后攝政,並有精明的首相馬薩林輔佐國政,卻因馬為義大利人,在處理內政問題上,曾引起了農、商、貴族各階層的不滿,發生投石黨之亂(Fronde),皇后帶著幼小的路易十四逃離巴黎,後來亂事平定,母子回宮,至一六六一年,國王親政,幼年逃難的記憶,使他對巴黎無好感,也加強了他絕對王權的觀念。
路易十四相貌俊美,身高五呎五吋,身體強健,精力過人,在學識上,並未受到良好的培養,但他資質聰穎,幼時母后給予他宗教信仰及儀態的訓練,使他具備了王者的威嚴和優雅的外表。
他為人公正、寬大,自稱「太陽王」,極富追求榮耀的狂熱,相信君權神授,也是極端君權至上論者。
他實行高度專制的中央集權政治,王廷是權力的中心。
他本人為政勤勉,又善於用人,因此能得良臣輔佐,不過他對臣下的統治,絕不放鬆。
在內政方面,他修訂法律,頒訂路易法典,一直延用到拿破崙法典出現;
他重用柯爾伯,接替馬薩林整頓法國財政,特別提倡精細工業,鼓勵新興企業,提高商人社會地位,努力建設國內水陸交通線,以配合軍事、商業之需;
他的宗教政策,更顯示出,王權不可侵犯的特色,他強調國王在政治及一切世俗事務上,有超乎教皇的權力,並取消南特詔書,對國內休京拉派教徒和詹生教派不予寬容。
在對外方面,他鼓勵法國海外殖民計畫,並主張「天然疆界」,此即把法國國境線擴展至萊茵河、阿爾卑斯山和庇里牛斯山至海,因此引起了法國一連串的對外戰爭,如:一六六七~六八的遺產轉移戰(TheWarofDevolution),一六七二~七八的荷蘭戰爭(TheDutchWar),一六八八~九七的奧古斯堡同盟戰爭(WaroftheLeagueofAugsburg),以及一七○一~一四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造成歐洲極大的震憾,也使法國人民付出痛苦的代價。
與好戰相反的一面,隱藏著路易十四酷愛藝術的個性,他優禮文人,當時文學家倍出,如莫里哀、布瓦洛、拉辛、柯奈、拉豐田等,造成法國古典文學的極盛時期。
他並以政府的力量提倡藝術活動,先後成立了繪畫雕刻學院、皇家藝術學院、建築學院、音樂學院等,在法國許多城市中也設立了藝術學校,培養人才。
聞名世界的凡爾賽宮,便是當時的建築佳構。
大批的畫家、建築師、舞蹈家、雕刻家、木匠、陶工以及從事各種精細藝術的專家,活躍於巴黎和法國的每一個角落,也成為引導歐洲新時尚的大本營。
(董志群)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