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周恩來】 周恩來(西元一八九八~一九七六年),字少山,別號伍豪,原籍浙江紹興,祖父出任江蘇淮安知縣,舉家隨任,因而落籍淮安。
清光緒二十四年生於淮安。
〈見圖1〉。
三歲喪母,十歲隨伯父至瀋陽,就讀於瀋陽小學。
民國二年入天津南開中學,畢業後赴日本在早稻田大學旁聽。
七年參加留日學生返國運動,八年就讀於南開大學。
九年十月以勤工儉學生團赴法,此期間與李立三、蔡和森、李富春等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
中共成立後,改為中共旅法支部。
周恩來任「宣傳部長」。
民國十三年返國,周雖是共產黨員,但以個人身分被允加入中國國民黨。
十四年被任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卻在軍校內組織「中共特別支部」。
國民革命軍北伐,十五年十月進入武漢,周恩來於此時接替張國燾為中共中央軍事部長。
民國十六年清黨,周恩來在上海被捕,判死刑,周表示誓願投誠而開釋,後在上海申報、新聞報刊載「伍豪脫離共產黨啟事」,顯然欺騙國人。
中共五次大會,周恩來為中共中央委員兼軍事部長。
民國二十年留俄派秦邦憲等返國,周依附之,迨共黨退出江西蘇區,二十四年一月「遵義會議」,周轉而依附毛澤東。
七七抗戰,共軍為政府所收編,周再被任為政治部副部長,但同時為中共駐渝辦事處主任,積極拉攏反政府人士及美國駐華人員。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中共政權成立,周出任「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四十三年十月改任為「國務院總理」,迄去世為止。
周穩健練達,擅詞令,長肆應,善於察言觀色。
於中共之統戰、聯繫等工作,曾長期負責執行,但晚年仍不免為毛澤東、江青所算。
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周全力積極參與,一九六九年毛澤東與林彪對立情勢明朗,周之地位極為微妙。
一九七四年「批林批孔」運動矛頭已指向周恩來,五月間周住入醫院,顯然以醫院為安全庇護所。
民國六十五年一月八日以癌症去世,死後火化並將骨灰撒在太平洋上。
周恩來一生參與中共政治鬥爭,深知中共鬥爭之殘酷,故期求化向蒼穹了無痕跡歟!
終周恩來一生,黠慧無礙,然細數過去,對中國社會所提供之貢獻,卻是負數。
雖曾風雲際會,但終不免煙消雲散,其關鍵乃在於「導向」。
追求權位者著力過多,冷靜思考千秋宏規者,力有未逮,是黠慧略具,而大器有缺也。
周在歐洲時,曾與一德籍女工同居,生一男。
後德女改嫁,子於一九四四年對俄作戰陣亡,遺一男(即周恩來之孫)居東德。
民國十四年,周恩來在廣州與鄧穎超結婚,育一女,嗣夭折。
(曹伯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6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