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哲學●濂洛關閩】 濂洛關閩,是宋代理學的四大派。
周敦頤以中庸所說的誠來比配易傳所說的乾元,對作為一切存在的根源的天道,宇宙生化的本體,有深刻的體會,經過他的對乾元誠體的體悟與詮釋,儒學中本有的形上智慧,得以豁醒,重新為學者所了解,後人稱他為默契道妙。
周敦頤以後,北宋大儒輩出,程顥、程頤兄弟,在少年時,曾問學於周敦頤,但二程的學問見解,並不直接承受於周子,而是他們自己用了十多年的工夫研究,出入佛老,而後回歸六經,才體悟而得的。
程顥資性和粹,充養有道,最受當時人景仰;
而他的學問見解更是圓融通透,境界最高。
程頤則性格剛毅,嚴肅凝重,學問見解與其兄並不一樣,程頤比程顥晚死二十年,他不斷的講學論道,使儒學達到了空前的昌盛。
雖然在仕途上他很不得意,晚年更被貶遠方,但惡劣的環境,卻成了他修心養性的最佳場所;
亦激起當時百姓對儒者的崇敬,及對儒學的重視。
張載則是北宋各大儒中立說最有理論系統的一位,無論是對佛道的批評,或對儒學本身義理的闡明,都正確嚴謹。
由於周、張、二程幾位的努力,儒學的真義,重新為人明白。
他們的新義,都是儒學的合理引申及發展。
周敦頤,號濂溪先生,後人便稱牠的學說為濂學;
二程兄弟住在洛陽,於是被稱做洛學。
張載,是關中人,所以被稱為關學。
濂、洛、關三派中,周敦頤沒有正式的傳人。
張載的關學和二程的洛學在當時是一樣的興盛,門人弟子甚多。
張載教人,以易為宗,以中庸為的,以禮為體,以孔孟為極,關中人士深受其化,他的弟子呂大鈞又推行鄉約運動,教化地方,很有成效。
可惜不久便是靖康之難,關中一帶飽受戰火的蹂躪,張載的門人弟子四散,關學便衰微了。
二程的洛學一直綿延不斷,弟子散布各地,都能謹守師說。
程門弟子中最著者有謝良佐、楊時、游酢、尹焞等。
謝良佐剛毅高明,議論橫厲風發;
後來胡安國因得他的指引而了解洛學精義,開出湖湘一派的學術。
楊時的氣質和平,議論平緩優游,他很得程顥的喜愛,當楊時辭別程顥南歸時,程顥目送他,說:「吾道南矣。」
所以楊時這一系統,被稱做道南系(又因楊時是劍南人,故又稱劍南系)。
楊時的壽命長,宋室南渡後,他便在南方努力弘揚儒學,弟子非常多,其中最得楊時真傳的是羅從彥。
羅從彥傳李侗,而李侗則是南宋大儒朱熹的老師。
朱熹是宋代儒學集大成的人物。
他一生不斷講學著書,他的著作及學說理論都有很大的權威性,為南宋以後大多數的讀書人所遵從。
朱子主張「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他的學說,不同於先秦的孔孟,亦不同於北宋的周、張、大程,他是承繼小程子的學理而發展完成,成為另一套大系統。
朱子的門人弟子,是兩宋儒者中最多的,大都死守朱子的說法,能有創見的甚少。
其中較為重要的有蔡元定、蔡沈父子,黃榦,及陳淳等。
稍後有魏了翁及真德秀,雖未曾及於朱子之門,但都宗朱子之學,而成就則較朱子的及門弟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朱子生於福建,後人稱他的學問為閩學。
(楊祖漢)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