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社會●社會政策】 社會政策(SocialPolicy)這一名詞,最早起源於德國,德文為Sozialpolitik,係西元一八七二年德國社會政策學會(VereinFurSozialpolitik)成立時使用。
在該學會未成立前,原在德國廣泛使用社會改良(SocialReform)一詞,後來改用的社會政策,便是由社會改良的引伸而發展出來。
十九世紀中葉,德國工業革命的結果,一般勞動者在大工業生產重壓之下,倍受剝削與痛苦,生活毫無保障,社會問題遂告產生。
於是德國社會政策學會由西摩拉爾(GustavSchmoller)、華格納(AdolphHenriWagner)、布稜他諾(LujoBrentans)等有力經濟學者所創立。
當時全德有名學者亦大半網羅其中,他們共同提出所謂社會政策,主張由國家與社會對私有財產與自由競爭加以若干的干預。
其具體方策,有土地限制所有,設置勞動保險,援助孤兒寡婦,組織工會等措施。
因此,社會政策就是預防和矯正社會經濟所發生的弊害,以種種的方策來救助和保護經濟上弱者的權益。
此種理論和做法,漸在各國風行。
至今,社會政策在現代政治措施中,益形重要,視為現代國家中解決社會種種問題所採行的必要政策,故各國莫不注重於社會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惟英文稱社會政策一詞,先後有三種:SocialPolitics、SocialPolity、SocialPolicy,今以用SocialPolicy居多,也較為通行。
(陳國鈞)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