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0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西洋複音音樂時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5 13:02: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西洋複音音樂時代

 

複音音樂是多個曲調同時發展的藝術,就像在一個單音曲調的平房上,蓋起兩層、三層,或多層的樓房一樣;

 

因此複音音樂必須有兩個或是更多的聲部,在同一時期自由進行。

 

複音音樂來自人聲高低清濁的自然差異,女聲高,男聲低,相差八度;

 

男女聲中又各有高低清濁,彼此各相差五度或四度。

 

許多地區民間的複音合唱現象,就是因此而自然產生的,西洋古代也是只有單音,但到第九世紀,學者們想對上述「現象」,加以有系統的處理與利用,在大家熟悉的葛麗果聖歌曲調的下方,加上一個平行四度的曲調,於是有了兩個聲部的合唱;

 

各聲部又可提高或降低八度來唱,成為多聲部的平行唱法(Organum)。

 

十一世紀手抄本中的無名氏們,為了求變,發明出反方向的合唱法式(Discantus),使新加聲部與原來曲調作上下相反方向的進行,因而不同聲部就顯得更獨立了。

 

十三世紀舊藝術時代的巴黎母院樂派,將原調聖歌拉長成「固定旋律」,上方加添兩三個不同快慢的華彩聲部,氣勢更見雄偉。

 

十四世紀新藝術時代則開始禁止五八度平行,以使各聲部不受任何鉗制地自由發展。

 

同時義大利佛洛倫斯的狩獵歌,也產生了聲部模倣的對位手法。

 

英國人更從他們的民歌中,發現了三度和大度音程的妙用,推翻了古希臘人只以同度及四、五、八度才算諧和的理諭。

 

到了十五世紀,荷蘭比國地區的音樂家們,漸將複音對位帶入佳境,終於到十六世紀羅馬樂派的巴來斯替那,使無伴奏合唱的複音音樂,登峰造極,達於黃金時代。

 

此後從一六○○年開始,大眾的興趣就轉到比較簡易的「主調音樂」上去了,複音音樂時代就此束。

 

(李振邦)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3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0:2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