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宗教●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在佛教各宗派中,是一共法。
其已構成佛教之重心,正如盡心知性與存心養性之已構成儒家主旨,並無二致。
此所謂明心之心,實包括凡心以至聖心,與夫禪宗根本眼目或八句義中之涅槃妙心。
此所謂見性之性,實包括自性以至佛性,與夫禪宗八句義中之正眼法藏。
而禪宗之所謂直指人心,自更是所謂明心;
其所謂見性成佛,亦只是洞見自性與佛性,並無兩樣,所以立即成佛。
佛家有所謂五眼,此即:一為肉眼,二為天眼,三為慧眼,四為法眼,五為佛眼。
釋迦在靈山會上,手拈一花,示眾,迦葉見之,破顏微笑,遂付以正眼法藏。
此所謂正眼法藏,實即是正五眼而萬法藏。
萬法藏於心而又心無一法,故心自明。
涅槃經言佛性,有十一家義,漸證歸於天臺智顗,由般若宗義,融涅槃經、法華經與以前禪觀之學,轉出天台宗。
由真諦、玄奘、窺基、地論諸師,轉出華嚴宗。
印度對涅槃之形容字,多至無數。
總之,由涅槃而趣真空,由真空而生妙有,由妙有而發妙心。
似此涅槃妙心,會就是佛性。
當五眼正於己,而萬法藏於心,又畢竟無一法,而心自明之際,復如心經所云:「無無名,亦無無名盡,究竟涅槃」。
由此究竟涅槃而有所見,便是自性自見,亦正是佛性自見。
至此,即心是佛,而又見性成佛,便是佛家所謂「明心見性」之究極的涵義。
(程兆熊)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