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2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忠恕之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 15:27: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 20:58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忠恕之道

 

忠恕之道是孔子認為可以終身行之,又是一以貫之之道。

 

論語衛靈公篇載,子貢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孔子回答說:「其恕乎。」

 

里仁篇載曾參解釋孔子「吾道一以貫之」的話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可見忠恕之道,是孔門的至德要道。

 

然則怎樣叫做忠恕之道呢?

 

論語衛靈公篇云:「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雍也篇云:「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說仁之方也已。」

 

大學云:「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中庸云:「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儒家思想,基於對人類的一些偉大信念。

 

這些信念不但相信人性善,更相信「凡同類者相似也。」

 

人與人之間,不獨口之於味有同嗜,目之於色有同美,即心之於理義,亦有所同然。

 

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既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則人倫相處,只要反身而誠,能近取譬,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便可「雖蠻貊之邦行矣」。

 

今人常常強調人之差別性,而否定人於差別性之外,復有共同的好惡,因而懷疑忠恕之道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普遍性,這好比有人喜歡吃魚,有人喜歡吃肉;

 

有人喜歡穿絲,有人喜歡穿麻,因而否定人有飢思食、寒思衣的普遍性一樣,都是極端之論。

 

朱子以「盡己之心為忠,推己及人為恕。」

 

要推己及人,便首當盡己之心。

 

因為恕道是能近取譬之道,而最切近者,莫如近取諸身。

 

心為身之主,仁為心之法,故所謂近取諸身,即是盡己之心,盡己之仁。

 

本於仁而無自欺便是忠,推而行之便是恕。

 

故恕道即行仁的方術。

 

朱注「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云:「近取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猶是也,然後推其所欲以及於人,則恕之事,而仁之術也。」

 

一己有欲立欲達之心而著實做去,便是忠,推一己有欲立欲達之心去立人達人,便是恕,故忠恕之道,有如持規矩以定方圓一樣。

 

盡己之心為矩,推己及人為方。

 

持矩以畫方,猶以忠而行恕一樣。

 

故大學又稱忠恕之道為絜矩之道。

 

大學云:「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中庸又云:「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君子之道即絜矩之道,絜矩之道即忠恕之道,忠恕之道即是仁道,所以我們說,忠恕之道,是孔門的至德要道。

 

(唐端正)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9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2:18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