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制度】 Censorship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檢查制度一辭,源自拉丁文Censere,含有評估或評價之意。
遠自古羅馬帝國開始就有檢查制度的存在,因此在西方社會中,檢查制度行之已久。
傳統上所謂的檢查制度,通常指政府機構、宗教團體、民間社團,以及社會上一些個人,基於國家安全與公共道德的主觀認定,對於一般民眾在資訊取得、閱讀與聽聞各方面加以限制與防止,因此書籍的出版與大眾媒體的傳播常為檢查制度針對的主要對象。
檢查制度的界定不甚明確,不僅在實施上呈現極大的分岐性,而且每每受到意識型態的支配而無一定的標準。
從其發展的過程上加以分析,檢查制度牽扯的範圍極廣,基本上包括政治、宗教與道德各方面理念的過濾與鉗制,在所謂輿論的壓力下,迫使不同意見的主張者背負叛國、怪教異端與違背善良風俗的罪名,達到壓抑他人的信仰、著作與言論的目的。
因此檢查制度如無一定的規範,不當使用的結果,對於出版事業固然造成限制與傷害,同時也引起知識分子心理上的恐懼與憤怒,尤其對於學術自由的發展更是投下各種不利的因素與糾纏不清的衝突。
圖書館檢查制度(LibraryCensorship)雖然對於圖書館有其必要性,但在實施上必須訂定明確的準則,否則屈服於政治與社會壓力團體不當的干涉,不僅圖書館資料的徵集隨時面臨選擇與篩檢的困難,同時圖書館在經營上也難免因牽就輿論的支配而缺乏應有的自主性。
尤其值得注意的,圖書館時時受制於不當檢查制度的干擾,讀者知的權利必然受到相當的傷害。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