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體電路】 IntegratedCircuit,簡稱IC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約於1960年代電子元件由真空管、電晶體,演進至積體電路。
積體電路原是美國為了太空科技和國防武器而開發的。
太空科技和國防武器上所需零件必須是輕、薄、短小,高品質和低能源。
為了達到這個要求,遂將一電路之所有元件,單或多個電晶體、電阻、二極體等微聚濃縮在一晶片(Chip)上。
至1970年代發明矽基板表面上製成電子元件的技術平面(Plane),不只大輻度提高了二極體和電晶體的可靠度,同時最重要的是單個積體電路中可包含無數個電子元件和網路,於是含無數個電子元件和網路的大型積體電路(LargeScaleIntegration,簡稱LSI)和超大型積體電路(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簡稱VLSI),開拓電子世界的另一個新紀元。
積體電路可以由密度、結構等方式分類。
一般以密度為基礎的分類如下:以構造為基礎的分類如下:今天,積體電路堪稱為「1980年代的原油」,最初是用來做電子計算機,但隨著積體電路技術的開發,由積體電路做成之邏輯電路、記憶體、放大器及具有控制功能的微處理晶片,如今已應用到幾乎所有與電有關的產品上,舉凡現代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電視機、收音機、鐘錶、音響、調變器、冰箱、冷氣機、照相機、汽車等,無一不需要用到積體電路。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