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 Reduc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還原是德國哲學家胡塞爾(EdmundHusserl,1859~1938)現象學(Phenomenology)所強調的描述現象的基本方法。
現象學的還原方法,概括而言,不外「存而不論」(Epoche)、「本質還原」(EideticReduction)、「先驗還原」(TrancendentalReduction)。
現象學的存而不論是現象學的本質還原和先驗還原兩種方法的必要媒介或必備條件,彼此密不可分。
「存而不論」是指在未獲得確證之前,把傳統中的一切都放入括弧裡,不去利用它,也不去否定它。
「存而不論」有兩種:一為「歷史的存而不論」,一為「存在的存而不論」。
前者是否定一切傳統知識的方法,胡塞爾認為前人留下來的所有知識都不可靠,我們不應該受到傳統知識的影響,所以就用「存而不論」的方法把它們全部封存於括弧內,擱置起來,不予考慮。
後者是否定唯物論的方法,胡塞爾以為肯定脫離意識之外而獨立存在的物質世界,是一種缺乏根據的觀點;
正確的態度是既不輕率肯定或否定它的存在,也不懷疑它的存在,而是將它們用括號封存起來,不予討論。
通過這兩種存而不論的方法,傳統的間接知識,以及有關外在世界的直接知識,完全都被清除掉了,剩下的只是「純粹意識」(reinesBewusstsein)或「純粹自我」(dasreineIch)。
「本質還原」是指把握意識活動的普遍的和不變的結構,而要把握這種本質的手段乃是本質的直觀,亦即在直觀過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多樣性中保持不變的那種事物上。
換句話說,就是從變動不居的「意識流」中去掌握其常住不變的內在「本質」和內在「結構」,即所謂「純粹觀念」或「純粹邏輯」。
「本質還原」就是要把遷流變化的現象還原為永恆的「純粹觀念」或「結構」,以便掌握其穩定的「本質」。
「先驗還原」可以為回復先驗主體的方法。
就否定的意義而言,還原是對某些事物的排除;
就肯定的意義而言,還原是向某種事物集中,是保留某些事物,這些被保留下來、剩餘下來的事物,胡塞爾稱之為「現象學剩餘」(PhänomenologischResiduum)或「存而不論剩餘」(ResiduumderReduktion)。
所謂「現象學剩餘」是指還原之後所剩下來的純粹意識領域,包括:自我、我思、我思對象;
胡塞爾有時也把它說成是:先驗自我、意向性、意識對象。
先驗的自我是純粹意識內部最本質的結構,又是純粹意識構成作用的原因,所以它是本體論上的優先存在。
意向性是先驗自我的屬性,就是意識朝向某一目標的指向性。
自我意識所意指之物,即是某種意向之物。
自我意識從各方面意向(朝向)某一事物,某一事物即成為自我意識的對象,宇宙事物也都是自我意識所創造出來的產品。
胡塞爾認為先驗自我賦予現實世界意義,還可以通過意向性,在純粹意識領域內建構現實的具體事物;
而意識對象的存在,也為先驗自我的意向作用提供了一個被創造的客體。
還原可以說是「回歸事物本質」,沒有任何的成見或假設,而讓事物赤裸地呈現出來;
是一種把物質世界導向純粹自我意識的方法。
胡塞爾認為透過現象學的還原方法,人的認知才能理解純粹的自我意識及其內在的純粹觀念系統,從而獲得永恆不變的真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