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蔽塞之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5:44: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蔽塞之禍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蔽塞之禍一辭見於〔荀子‧解蔽篇〕,是指因心知障蔽導致災禍。

 

蔽塞包括人心之蔽、人君之蔽、人臣之蔽以及學說之蔽。

 

根據荀子學說,「道」是萬事萬物的總體全象,一般人往往拘泥一偏之見,不識大體,因而心中蔽塞。

 

〔解蔽篇〕說:「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故為蔽:欲為蔽,惡為蔽;

 

始為蔽,終為蔽;

 

遠為蔽,近為蔽;

 

博為蔽,淺為蔽;

 

古為蔽,今為蔽。

 

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為蔽,此心術之公患也。」

 

心知蔽塞或出於私心偏好,或出於厭惡排斥;

 

或者由於以為時間有開始有終結;

 

或者由於以為空間距離有遠有近;

 

或因個人知識過於駁雜,或者過於膚淺;

 

或因泥古,或因騖新。

 

總而言之,只要是拘泥偏執於萬物的差異,就會造成認知上的障蔽,使人無法識得宇宙萬物的總體全象,這就是「人心之蔽」。

 

其次君主因個人私情私欲,以私害公,不識大體,即是所謂「人君之蔽」。

 

荀子舉例說夏桀殷紂因寵信妹喜、妲己,以致不知關龍逢、微子啟的忠心。

 

於是「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悱而不用,賢良退處而隱逃,此其所以喪九牧之地,而虛宗廟之國也。

 

桀死於亭山,紂懸於赤旆;

 

身不先知,人又莫之諫,此蔽塞之禍也。」

 

人君一旦以私害公,則百姓怨懟,賢良遁逃,無人敢犯顏直諫,終至亡國喪命,桀紂可說是人君因蔽塞而招致禍害最顯著的例證。

 

若人臣蔽於私欲,陰謀害人,也難免速禍招罪,是所謂「人臣之蔽」。

 

荀子舉例說宋康王的臣子唐鞅,因蔽於個人權力慾,使賢相載驩被逐至齊國;

 

晉靈公庶子奚齊為奪儲君之位,謀害太子申生。

 

結果「唐鞅戮於宋,奚齊戮於晉。

 

逐賢相而罪孝兄,身為刑戮,然而不知,此蔽塞之禍也。」

 

身為人臣,貪鄙爭權,必遭蔽塞之禍。

 

最後不同學派的學者,往往堅執一端,以偏蓋全,導致學說之蔽。

 

如墨子的學說,只重功利實用,不知人文陶冶的價值;

 

宋鈃主張人情欲寡,卻不知人性本貪得;

 

慎到只知重法治,不知尚賢;

 

申不害只知重權勢,不知知識智慧也很重要(申不害認為智者若無權勢,尚須接受有權勢的愚人的支配);

 

惠施只顧玩弄言辭,而無視於言辭僅為實物的象徵符號;

 

莊子只知崇尚自然而不知人為價值。

 

上述各家學說,皆出於對整個道體的部分偏執,難免蔽於一曲;

 

〔解蔽篇〕說:「曲知之人,觀於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識也,故以為足而飾之。

 

內以自亂,外以惑人;

 

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禍也。」

 

即謂執持一偏之見的人,片面地認識整全道體而不自知,反而以為自身學說周全完備,加以炫耀。

 

如此自身錯亂,進而蠱惑別人,無論身處何種地位,皆可因蔽塞而招災速禍。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21:04 , Processed in 0.12109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