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6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邦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4:37: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劉邦采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劉邦采(1492~1578)字君亮,號師泉,明吉安府安福(今江西省安福縣)人。

 

族子曉受業陽明,歸語邦采,遂與從兄文敏(兩峰)及弟侄九人謁陽明於里第,稱弟子。

 

邦采資既穎敏,而行復峻拔;

 

丁父憂,蔬水廬墓,服闋不復應試,士論益歸。

 

嘉靖七年(1528)秋,當鄉試,督學趙淵下教屬邑,許以常服入闈,不解衣檢察,迫之上道;

 

揭榜邦采得中式,授壽寧教諭,陞嘉興府同知;

 

後棄官歸,卒年八十六。

 

所著〔易蘊〕一書,闡揚陽明晚年講學的根本宗旨致良知之教。

 

邦采識見高明,用力果銳;

 

陽明卒後,學者承襲口脗,浸失其真,以揣摩為妙悟,縱恣為樂地,情愛為仁體,因循為自然,邦采每極言排斥,指出:「夫人之生,有性有命,性妙於無為,命雜於有質,故必兼修而後可以為學。」

 

又說:「吾心主宰謂之性;

 

性無為者也,故須首出庶物以立其體。

 

吾心流行謂之命;

 

命有質者也,故須隨時運化以致其用。

 

常知不落念,是吾立體之功;

 

常過不成念,是吾致用之功。

 

二者不可相雜,常知常止,而念常微也。」

 

黎洲於〔明儒學案〕中解說:「所謂性命兼修,立體之功,即宋儒之涵養,致用之功,即宋儒之省察;

 

涵養即是致中,省察即是致和,立本致用,特異其名耳。

 

然工夫終是兩用,兩用則支離,未免有顧彼失此之病,非純一之學也。」

 

自陽明提出致良知說後,王門弟子中江右學者主「歸寂以致中」,與其他學者主「致和即致中」有所分歧。

 

邦采在修養論上則採取調和的態度;

 

主張悟性修命,性命兼修,在客觀上啟發了後來的學者,特別是東林學派及蕺山學派。

 

明代後期學術思想的發展,係由悟到修,由虛到實,在此演進過程中,邦采的性命兼修說,作為一個中間環節來看,有其特殊地位。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12:24 , Processed in 0.17187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