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知結構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4:06: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認知結構論

 

Cognitive-StructuralTheor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認知結構論是皮亞傑(JeanPiaget,1896~1980)的理論之一;

 

認為人的認知結構具有抽象的性質,是由經驗組織而成的一種形式,因此不能直接測量。

 

皮亞傑的此種認知結構觀,或許是由柏拉圖(Plato,427~347B.C.)的理型(idealform)或康德(I.Kant,1724~1804)的先天綜合判斷(syntheticapriori)概念修正而來。

 

皮亞傑指出認知結構具有整體性(wholeness)、轉變性(transformation)與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

 

就整體性言,結構是由多數元素結合而成。

 

一個結構中的元素受法則支配,此法則係以整體來界定;

 

此整體不容分解,且具有其所統屬的各元素的特性。

 

但各元素特性的總和並不等於整體的特性。

 

所有結構不是與生俱來,皆由於個人活動與物體反應二者長期交互作用.用建構而成。

 

就結構的轉變性言,屬於動態的性質,不同的認知發展階段,有相對應的認知結構;

 

又結構本身應具有穩定性,但也可能缺乏此性質。

 

由於靜態的結構具有剛性,而顯示穩定性;

 

但是動態的結構缺乏剛性,為了顯示其穩定性,須自行約束,以維持平衡。

 

因之反映於整體認知結構中的特性,應是指轉變性與自我約束性而言。

 

認知結構的成長與變化是組織(organization)與適應(adaptation)的功能作用。

 

組織指統合生理與心理的結構二者,以成為連貫系統的能力。

 

適應則包括同化(assimilation)與調適(accommodation)兩種成對的歷程。

 

同化是接納的歷程,藉著同化歷程,可將人、事、觀念、習慣和嗜好等納入自己的活動中。

 

調適係指對環境伸展和調節的歷程,因此本已存在的行為模式,須針對外界環境的新資訊或回饋作用,加以修正;

 

同化且須藉著調適,才能不斷地獲得平衡。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21:4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