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4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驗性家庭治療】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0:4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驗性家庭治療

 

ExperientialFamilyTherap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經驗性家庭治療源自現象學取向的個別治療。

 

在一九六○年代,完形心理治療(Gestalttherapy)、個人中心治療(client-centeredtherapy)、心理劇(psychodrama)、會心團體(encountergroup)等盛行,治療目標均在於促使個體成長,治病過程強調經驗、會心、直覺、歷程、成長、存在、自發性、行動、此時此刻等概念。

 

現象學取向、人文主義取向及經驗主義取向可謂同義語,均重視個體的自由意志、自主選擇、自我導向及自我實現。

 

個體的心理症狀或偏差行為,乃因成長歷程中,自我實現受到阻礙所致,因此治療時著重情緒的表達與真實的去經驗自我。

 

經驗性家族治療法指運用經驗主義的原理於家族治療中的治療法。

 

此取向的家族治療者,用於促進當事人或家庭成長的方法殊異,具代表性的經驗性家族治療者有:懷特克(CarlWhitaker)、坎普勒(WalterKempler)、薩提爾(VirginiaSatir)等。

 

懷特克稱其治療法為「象徵-經驗性家族治療」(symbolic-experientialfamilytherapy)。

 

基本假設為家庭藉由經驗而成長,而非透過教育途徑。

 

經驗本身不易被覺察,它很難被描述,是一種隱含的歷程,並以象徵性的方式展現在家庭系統中。

 

症狀本身是明顯可見的部分,然而隱含在症狀下面的象徵性意義,才是治療的焦點。

 

治療者的任務即在於協助當事人及家庭,浮現其潛藏的象徵性的意義,並且接受它。

 

治療的過程強調家庭成員在治療時段中的當下感受與經驗、助當事人突破心理防衛、勇於表達不同意見。

 

治療目標在於增進成員的歸屬感,能感受到被家庭接納,提升心理的自由與安全;

 

相對的,同時也促進了家庭成員的分別化與自主性。

 

坎普勒的家族治療及完形學派取向,重視當事人或家庭對其當下所行、所思與所感的覺察。

 

坎普勒在治療中,引導家庭成員直接對話,提升成員的個別化,並增進成員間的關係。

 

治療過程,首先引導家庭成員探索被阻撓的自我覺察管道,然後促進成員的覺察能力,並且將精力置於積極的、成長的歷程。

 

在此過程,成員的自我探索、冒險與自發性是相當重要的。

 

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是經驗性取向,也是人文與溝通取向的治療法。

 

薩氏深信每個人均不斷的致力於成長與發展。

 

正向自我價值是健康的個體或家庭的標竿,而「溝通型態」(communicationstyles)是檢視自我價值的指標。

 

討好型(placater)、指責型(blamer)、超理性型(super-reasonable)、打岔型(irrelevant)四種型態是低自尊者常有的不良溝通型態,健康者呈現一致型(congruent)的溝通。

 

薩提爾運用各種創發性的治療技巧,協助個體悅納自己,建立自我價值感;

 

協助家庭覺察不良的溝通型態,找出家庭的生命力。

 

薩提爾常用的著名技巧有:家庭雕塑、家庭重塑、家庭生命之旅。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9 04:58 , Processed in 0.34375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