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0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意志】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23:3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意志

 

Wil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意志」二字在中文裡,類似的有志向、志氣等,最初只用一個「志」字,意為「心之所之(至)」。

 

在英文裡和「意願」(Volition)意義相近;

 

有時又和「意動」(Conation)相關。

 

從其為心靈的一種官能說,是指揮行動的,是讓人產生自願性行動()或意向性行動(intentionalaction)的一種心理能力。

 

如「我的手抬起來了」及「我抬起了我的手」這兩個陳述句當中,後一陳述句中的行動是由意志的作用而發生;

 

前一陳述句中的行動則可說是意志作用的結果。

 

在哲學討論中,有關意志的討論常集中在兩方面。

 

一是以意志為一種心理能力,用來解釋意向性行動的發生;

 

另一是意志薄弱(weaknessofthewill)的問題。

 

前一問題,自十七世紀笛卡爾(R.Descartes,1596~1650)以來就認定行動之產生是由於心理因素的發動,如我心中決定要抬起我的手,我心中決定的心理狀態就是我抬起手的原因,如此說意志便是做決定的作用。

 

笛卡兒之後,有些哲學家認為讓行動產生的心理因素就是意志,雖然有些意志作用可能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也可能不為主體所意識到,即是不必都是「決定」,這說法擴展了意志作用的範圍,後來遭到萊爾(G.Ryle,1900~1976)的猛烈批評。

 

對意志薄弱的問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曾用來解釋一個人明明知道在兩個選擇中,其中之一是較好的,但卻經不起內心衝動或欲望的逼迫,而在行動上採行了另一個,以此反對蘇格拉底(Socrates470~399B.C.)「知即德」、「德即知」的觀點。

 

亞氏的意志概念和中國「志」的概念接近,其中含著文化累積和道德意義,即是心之所至應該以「向上,和「向善」為目的,在這樣的目的指引下,不但包括「選擇」(向上和向善)和「決定」(向好的一面)作用,同時還要有一種堅持的力量,排除物欲或不當的誘惑,堅持原則,一方面要克制自己,一方面要督促自己努力不懈的做下去。

 

所以在文化道德方面,總是以做「有用的人」、「好人」和「與人為善」做「立志」的指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7:14 , Processed in 0.16014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