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大陸地區)】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是大陸地區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年時期為適應教育革命而提出之教育方針。
由於這一時期在以「階段鬥爭為綱的」左傾思想指導下,開展「拔白旗」、批判「反動學術權威」、「反掉保守思想,促進教育事業大躍進」之群眾運動,使大陸地區的高等教育盲目發展,教育品質下降。
至一九六一年中共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之國民經濟發展方針,高等教育盲目發展之狀況得以暫緩。
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提出之背景為:一九五八年初,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提出「大躍進」之政策,並期望大陸用十五年時間趕上英國。
經濟、政治領域內的大躍進,勢必要求教育界施行教育革命。
是年九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頒發〔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爭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內,基本上做到使全國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條件和自願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
之後各省區機關、廠礦、企業、人民公社出現大辦高等學校之熱潮。
北京一九五六年時高等學校三十一所,在校學生七萬六千七百人,至一九五八年發展為六十九所,在校學生十五萬一千一百五十二人;
遼寧省一九五七年高等學校十五所,一九五八年猛增為一百四十八所。
高等學校盲目發展,超越了國民經濟負荷能力,致使相當多的學校,既無必備之物質條件,又無應有之師資準備;
而部分省區的高等學校年招生量竟超過同期應屆高中畢業生人數,加之當時大陸出現自然災害和蘇聯逼債等困難,致使高等學校舉步維艱。
同時,高等學校實行勤工儉學,指出「徹底破除資產階級課程體系」,大學生過多地參加了與教學、科研無關的勞動,還參加社會上「大煉鋼鐵」、「深翻地」運動。
再加上在高等學校開展的「拔白旗」、批判「反動學術權威」,傷害了知識分子的積極性。
這一時期,高等學校的教育品質大幅度下降。
至一九六一年九月,大陸當局頒布〔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條〕),著力貫徹於「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裁撤部分高等院校,重新明確專業方向和培養目標,適度調整了政治與業務、教學與生產勞動、科學研究等諸關係,並重新肯定了知識分子在高等學校之作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