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商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7:18: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商鞅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又稱魏鞅,是春秋戰國時代衛國人。

 

他原是魏國貴族的後裔,被稱為魏鞅。

 

後來遊仕秦國,幫助秦孝公打敗魏國,於孝公二十二年(西元前340)時,因其戰功,把「商」(即今陝西商縣的西南)這個地方共有十五邑封給他,所以他才被稱為商君或商鞅。

 

商鞅信奉刑名法家的學說,主張君主治理民眾必須以法令為依據,這種看法並未獲得魏惠王的賞識。

 

當時秦國的孝公即位,下詔尋訪賢能的人,商鞅便到秦國,並四次覲見孝公,陳述變法圖強的策略,獲得秦孝公的賞識與信任,在秦孝公六年(西元前356)時實行變法。

 

到秦孝公十二年(西元前350)時,秦由雍(即今陝西鳳翔南)遷都到咸陽,進一步變法,實施一系列的改革。

 

他採行李悝所作的〔法經〕為依據,推行連坐法。

 

他的政治改革重點包括:(1)人人要檢舉犯法的人,鄰人有罪而不檢舉,將來被發覺,要被判死刑;

 

(2)獎勵英勇殺敵的戰士,處罰民間的私鬥;

 

(3)獎勵男的努力耕作,女的勤勞織布,懶散不事生產的人,公家要把他充作奴隸;

 

(4)建立小家庭,一家如有二個以上有謀生能力的男子,就必須分居,否則就得加倍交稅。

 

他的目的是要使人民守法,勤勉,把秦國全國的人力投注在發展農業和充實戰備上。

 

總之,他奉行「罰不畏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鼻其傅」。

 

取消分封制度及世襲制度,廢除貴族世襲的特權,制定按戰功授爵位的二十一等爵制。

 

建立郡縣制度,加強中央集權。

 

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的原則,對於耕田致富或作戰有功的人都授與爵位。

 

商鞅為使人民相信法令的威信,曾經懸賞黃金十鎰(約三千五百公克)讓人們將一根長約六公尺的木棍從南門搬到不遠的北門,當時人們以為是在開玩笑,沒有人去移動它,商鞅就把賞金再提高五倍,才有人以姑且一試的心態去搬動,商鞅就把五十鎰的黃金送給他,從此人們便相信商鞅有執行法律的決心。

 

此外也主張「太子犯法,與民同罪」。

 

因此,商鞅的變法促進了秦國政治與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其富強的基礎。

 

孝公死後,惠帝繼位,舊有貴族對他存有怨恨之心,便向惠帝說商鞅想造反,惠帝竟然相信,並且派兵緝捕,商鞅從「商」逃出,向客店投宿時,主人以「商君法令規定不能收留身分不明的人」而拒絕他,他感歎地說道:「真是作法自斃呀!」

 

他走投無路,只得回「商」發兵謀反,但是遭秦兵擊敗被逮,活生生地受五馬分屍的酷刑而死。

 

他的言論和事蹟,後來被記錄下來,稱為〔商君書〕,又稱〔商君〕;

 

此外有〔漢書.藝文志〕法家類著錄二十九篇,現僅有〔公孫鞅〕二十七篇,但已佚失。

 

商鞅的學說思想與教育有關的:一是他排斥舊的道德,以國家為主體,以人民對於國家的公德為最高的品德,所以凡是藉私德之名而間接對於國家有危害的,他都竭力排斥;

 

二是他崇尚實利的主張,所以非常重視農民;

 

三是他崇尚武功,重視戰爭,因此從他的政治主張下所產生的教育是重視實利的、軍國的、殘苛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1 09:4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