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俗民方法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0:37: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俗民方法論

 

Ethnomethodo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俗民方法論探究人類視為理所當然的規範、了解和假定,即人類了解其社會世界的方法。

 

因而,俗民方法論討論的問題是「人如何理解其日常活動,俾能以社會上可接受的方式來表現其行為」。

 

俗民方法論學者親身參與社會活動,以反應參與者所具有的實在(reality)的觀念。

 

賈芬可(HaroldGarfinkel)於一九六七年首先使用「俗民方法論」一詞。

 

他翻閱耶魯大學跨文化檔案時無意中發現「俗民植物學」(ethnobotany)、「俗民生理學」(ethnophysiology)、「俗民物理學」(ethnophysics)等詞。

 

當時他正在研究陪審制,思考陪審團之審議法是否能構成一種「俗民方法論」。

 

在此點上,「俗民」(ethno)意指「社會上具有一般常識的成員,對任何事都具有一般常識」。

 

俗民方法論也說明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必須要學些甚麼,以成為在一個方案、團體或文化中發揮例行作用的成員。

 

為此,俗民方法論學者進行深度晤談與參與觀察。

 

跟大多數質的研究之非操控與非干擾策略不同的是,俗民方法論研究者侵入現場(violatethescene),且做一些不尋常的行動來干擾日常的生活。

 

一個較簡單的例子是在一密閉的電梯中,轉身面對其他乘客,而非面對著門。

 

俗民方法論學者也特別感興趣於觀察自然發生的事情,如人們被推入新的或未預期的情境,像是新進人員在一所學校中的最初幾個星期,或是人們生活中主要轉折點或關鍵事件。

 

俗民方法論探究日常生活中慣常的例行事務,以及習以為常的常識,因為人們很少去思考為什麼他們要做他們所做的行動。

 

俗民方法論學者試圖要明白團體中無言之知(tacitknowing)為何,並藉由干擾式地侵入日常經驗,迫使無言之知浮現出表面,而獲得團體的無言之知,因為日常的例行事務會使得無言之知維持在一下意識或心照不宣的層次,成為曖昧、不定形的洞察而已。

 

簡言之,俗民方法論學者將自身對社會實在的信念存而不論(epoche),以研究日常生活的實在。

 

在一項研究方案或團體中闡明日常生活中早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實在,會成為一種力量,並創造一種方案或團體的自我覺察,有助於了解、改變和建立一以人們所欲之日常環境為基礎的新的實在。

 

俗民方法論是一種質的、整體的研究,注意到研究現象的主體性,其觀點有助於從多元角度的省思來探究研究方法論的理論基礎,從而改進研究方法與設計,增進研究效果。

 

不過,俗民方法論迄今仍缺少一致的主張和概念,故其研究結果常因實行者而不同,也因研究主題而異。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2 07:21 , Processed in 0.35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