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運動】 Jugendbewegung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青年運動源起於德國。
是指青年離開制式的學習環境,在鄉野間和大自然中從事學習的運動。
青年運動的產生是為了對傳統與現實的反抗。
原因是:(1)反對都市生活:工業發達後,人口集中都市,生活中物質的誘惑極強。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冷淡。
青年人由於熱情而厭惡都市,因而嚮往新奇且清新的荒野,於是產生下鄉運動;
(2)反對學校生活:一般學校注重智識的灌輸,忽略情意陶冶,刻板枯燥的學校生活無法滿足青年的需求。
於是轉而追尋自然生活的刺激與樂趣;
(3)對家庭生活不滿:受到工業革命影響,父母們白天工作,晚上疲憊無法細心照顧兒童。
青年在家庭中得不到關愛,轉而從友誼及群體生活中尋求感情的補償。
故青年運動是離開都市、家庭和學校的運動。
最初這種運動無組織、且未受到社會的重視。
後來教育界人士漸漸發現青年運動的意義,才有計畫地加以指導及支持,而成為重要的教育運動。
其中最有成效的即是德國的游鳥運動(Wandervögel)。
是由中學生所推動,以奔向自然為目標,後來更以大學生為主,注重文化批判與生活力培育的大學自由運動合流,展開自由德意志青年運動(Frei-DeutscheJugendbewegung)。
游鳥運動與大學自由運動均屬於青年運動,均由青年自發產生,沒有成年人策畫。
游鳥運動最早發生於一八九六年,柏林市郊的斯替里茲古文中學(Steglitz-Gymnasium)的學生相約到野外露營,起初無目標與計畫,其中有一名為梅南(WolfMeynen)的學生,突然想出以「游鳥」稱呼他們的自然生活,運動即因他的提倡而開展。
在一九○四年,游鳥運動訂定正式規章;
一九○五年出版〔游鳥〕雜誌;
一九○八年出版〔游鳥歌集〕,因而取得社會的支持。
同時也使得游鳥運動初始的反制度化精神產生了違背,自身陷入制度化中。
一九○五年分裂成「舊游鳥」(Altwandervögel)及「新游鳥」(WandervögelE.V.)兩派,到一九一○年,舊游鳥又分出「少年游鳥」(Jungwandervögel)一派。
一九二六年游鳥運動與德國童子軍運動(Pfadfinder)結合,至此失去其原來意義。
後來游鳥運動相繼合併於德意志青年團(DeutscheBundesJungendring)中,游鳥運動歸附其下,德國青年運動才稍告止息。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