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介面】 UserInterfac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由於個人電腦和終端機廣泛應用,但並非每個使用者皆有相當程度的專業資訊背景,因此資訊系統必須靠一些輔助,來讓使用者更易於學習及使用電腦,這便是使用者介面。
使用者介面結合了軟、硬體,以便使用者可以更容易和電腦系統溝通。
使用者最主要的工作內涵,包括下面三種:(1)電腦的回應;
(2)控制電腦;
(3)從電腦獲得資訊。
大部分的使用者介面,需要軟、硬體配合,終端機及螢幕是常使用的介面,配合鍵盤、滑鼠和其它種類的輸入設備,可讓使用者快速地和電腦系統交談。
電腦軟體則負責將這些介面組織起來,同時也決定了使用者和電腦之間要傳遞哪些訊息。
大部分的軟體決定了使用者介面的品質,同時在周邊設備動作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電腦發明之初,唯有程式設計師和系統操作者會使用它,隨著電腦慢慢成為一般大眾使用的工具,更多方便操作電腦的硬、軟體逐漸被發展出來。
除此之外,早期電腦執行速度緩慢,而記憶體十分昂貴,所以程式的功能盡量減少,以符合使用最少記憶體空間的需求,這便直接影響了軟體的發展。
在終端機剛剛發明之初,使用者想執行一個工作,必須要熟悉某些特殊的控制字元及符號,那是十分難記和學習的,這也降低使用者利用電腦解決問題的興致。
在一九六○年代,使用者和電腦溝通的步驟很多。
首先,使用者利用「LOGIN」命令進入電腦系統,雖然和目前所進入系統的方式類似,但其格式卻較複雜。
使用者姓名、日期、每個項目之間需用逗號分開,缺少逗號或是名字的雙引號,甚至空白,皆會使命令失效。
(1)提示語:首先用來增進使用者介面的便是提示語(prompt),是電腦所顯示的一些字串,提供使用者目前的狀態。
(2)選單:當使用者介面慢慢改進之後,選單(menu)式的功能便出現了。
它將電腦使用者可選擇的功能列在螢幕上,大致上選單是由標題、選擇項目和提示語所組成,而且選單可以多種形式存在。
各種選單的表示方式有下列幾種:循序數字(sequentialnumber):每個選擇項目用一個數字表示,即執行那個程式則按該數字鍵。
文字代號(alphabeticselection):選單以英文縮寫字母代替循序數字。
游標位置(cursorpositioning):使用方向鍵移動游標的位置,再按下Enter鍵執行游標所在的功能。
反白(reversevideo):利用方向鍵移動反白區域到想執行的功能,再按下Enter鍵執行。
圖像選擇(iconselection):利用圖像來表示每一項功能,可以消除文字所造成的隔閡,這種特性可能是目前應用軟體的趨勢。
例如:MSWindows,WindowsNT均是。
各種形態的選單用在大大小小的電腦中,主要的優點有:使用者不需記憶任何命令。
使用者所受的訓練可降至最低。
因為可使用的功能完全列出,使用者便可十分清楚整個系統的架構。
選單的缺點為限制了有經驗者輸入命令的速度,一個多層選單,可讓使用者十分容易看出他想執行的功能,但對於經常使用的人來說,卻仍要花上些許時間,等待螢幕更換至下一個畫面。
(3)圖形介面:圖形介面即是利用圖形來表示所需的功能,透過圖示(icon)以及輔助說明的文字,使用者可因此而接近和電腦之間的距離。
一個優良的使用者介面所必須具備的特徵有:(1)系統對使用者的回應:系統回應(systemresponses)指的是當使用者輸入資料到電腦,系統所回應的訊息。
回應時間(responsetime)即為電腦發出訊息所要花的時間,系統回應為考慮是否為良好介面一個重要的依據。
(2)螢幕設計:螢幕設計的目的是要讓使用者一目了然,所有的訊息、選單、提示都要明白、清楚,並且有統一的格式,如此可減少使用者操作的學習時間。
(3)使用者的回應:系統要求使用者輸入的資料格式通常十分簡潔,過長的命令容易造成錯誤。
(4)錯誤復原:當錯誤發生時,系統通常會指出錯誤,並要求使用者修改錯誤。
錯誤復原的方式可藉重新輸入正確的資料回到錯誤發生之前的狀態、或使用者跳離系統來達成。
(5)控制和保密:大部分提供多使用者同時使用之電腦都會要求使用者進入系統時,輸入自己的姓名和密碼(passwd)。
此項控制及保密功能可讓電腦系統只允許合法使用者(authorizeduser)使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