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6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行為目標的敘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9:09: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行為目標的敘寫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行為目標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課程與教學的革新運動。

 

行為目標是以明確具體、可觀察、可測量的學生行為或活動所敘述的一種教學目標,與過去以教師活動或教材內容等所敘述的目標不同。

 

行為目標所要強調的是學習歷程完成後,學生所應該表現的行為。

 

提倡行為目標主要是為了改正傳統教學上常使用的、較籠統含糊、不夠具體的目標敘寫方式之缺失。

 

贊成行為目標者均認為課程與教學的目標必須寫出學生的終點行為,以做為教師評量學生學習結果以及檢視目標達成與否的依據。

 

課程學者,如巴比特(J.FranklinBobbitt)、泰勒(RalphTyler)都提倡使用行為目標於課程設計上。

 

泰勒認為,教育是改變人類行為的一個過程,因此要以行為主義的觀點來擬定明確的行為目標,據此來設計課程與教學。

 

行為目標一經確立,接著便是敘寫的工作,行為目標若敘寫不當,非但對課程、教學與學習沒有指引作用,反易造成學習方向的模糊不清及時間的浪費。

 

行為目標的敘寫應包含五個要素,即行為主體、行為本身、行為情境或條件、行為結果及行為標準。

 

1.行為主體:是指「誰」要完成這項預期的行為。

 

行為主體通常是指學生或學習者。

 

2.行為本身:是指外顯的、可觀察的學生終點行為,如「說」、「寫」、「列舉」等。

 

3.行為情境或條件:是指行為表現的有關情境或條件,包含時間、材料與設備的使用或限制、特別的指示或規定等。

 

例如:在一小時內,利用字典,參考世界地圖,不能參考九九乘法表等。

 

4.行為結果:是指行為產生的結果,如「能說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即是行為結果。

 

5.行為標準:是指預期行為可被接受的程度,亦即用以評量學習結果的標準,如「答對五題以上」。

 

由於學校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因此上述的「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不寫。

 

行為目標所使用的動詞都是及物動詞,因此後面自然都要加上受詞,亦即行為結果。

 

因此「行為結果」也不必刻意標示為一個要素。

 

行為目標一般只包含「行為本身」、「行為情境或條件」、「行為標準」等兩三個要素。

 

每一行為目標只配合一種學習成果,切勿列出二種以上的學習成果。

 

以下是行為目標的敘寫實例:能正確指認正三角形與直角三角形(認知目標)。

 

能欣賞別人的成就(情意目標)。

 

能做出跳高的動作(技能目標)。

 

雖然也有反對者的批評,但行為目標具有清晰明確的指引功能,如能善用於課程與教學上,其貢獻是可以肯定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23:3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