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照顧】 Self-Car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考證人類早期的文明,可以發現自我照顧是人類早期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人們通常承擔他們自己、家庭和團體在生活中安全與健康的責任。
後來,隨著工商業的繁榮、醫學科技的進步、家庭結構的改變及分工合作觀念的盛行,人們普遍將疾病照顧的責任交給衛生專業人員,使得自我照顧的觀念逐漸式微。
長期依賴衛生專業人員照顧的結果,人們已忘了自己在健康維護與疾病照顧上的責任與功能。
目前,由於社會經濟結構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加以衛生保健的改善與進步,慢性病取代急性傳染病,已漸漸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趨勢。
由於慢性病的病程長,醫療費用也十分昂貴,使得人們自我照顧的意識逐漸覺醒。
因此,如何預防疾病的發生,遏止病情的惡化,減少合併症及殘障的產生,以達到並維持個人最大程度的健康,減輕家庭及社會的負擔,降低醫療費用的支出,已成為目前衛生教育領域中十分重要的課題。
李文(Levin)於一九七九年提出自我照顧是一個做決的過程,包括自我觀察、症狀的知覺與命名、嚴重性的判斷,及治療的選擇與評價。
舉凡量體溫、使用熱水袋、用成藥、從事規律的運動、體重控制、量血壓、乳房自檢查,或慢性病人的自我監督與照顧(如糖尿病人監測其尿糖),乃至於尋求健康訊息的過程(如參與衛生教育課程或閱讀自我照顧書籍)等,均為自我照顧的行為。
奧潤(Orem)於一九八○年更扼要地指出:自我照顧是個人為維持其自身的健康與幸福所執行的一系列活動,以達到促進健康、早期發現或治療疾病的目的。
這些行為或活動部分是與生俱來的,部分則需經由學習而獲得。
在整個健康照顧系統中,它是屬於最初級的健康資源。
對衛生教育人員而言,自我照顧尚具有二個重要觀念:(1)一般大眾所擁有的自我照顧技能,均是一種基本的能力,就好像讀書、寫字、計算一樣;
這種技能是低限度必須使能獲得並維持健康。
教育者的角色就是要提供一般大眾擁有健康照顧的觀念、知識及技巧,以滿足其個人的需求;
(2)自我照顧活動的目的在達到健康的理想狀態,此理想狀態是因個人的認知不同而不同。
因此,自我照顧的活動內容亦是因人而異的。
為因應一般大眾對健康的需求不同,自我照顧的教育內容必須是多層面的,教育者應擬定各種教育計畫,來提供自我照顧的知識及技巧。
換言之,自我照顧教育計畫內容的擬訂是依據學習者的需求,而非衛生教育人員的主觀判斷。
如此,自我照顧方能確實地落實於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使一般大眾能成為真正的初級健康資訊的提供者。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