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成長的形貌〕】 [ConfigurationsofCultureGrowth]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文化成長的形貌」一詞係美國人類學家克婁伯(AlfredLouisKroeber,1876~1960)所提出,旨在說明對於「文化形貌」動態的看法;
認為文化縱切面的流動或演進狀況,是文化形式的正常延續。
他在〔文化成長的形貌〕(1944)一書中,提出了文化成長的重要形貌為:1.歷史上並沒有一種定律可以說明每一個文化的發展,必須在此一種或彼一種文化價值上有主要類型。
2.沒有事實可以證明任何一種文化周期性規律的存在。
3.一個文化並不一定在發達過一次後,一定衰亡而沒有再生的機會。
4.每一個高度文化都具有基本特徵,這些具有高度價值的文化模式,都集中於一時和一地,其價值經常地呈現出盛衰相繼的現象。
5.具有高度價值的文化模式,其生命似乎往往較低度價值的文化短促。
6.許多高度文化模式的最盛時期長短不一。
7.一個範圍廣大的文化模式,其生命時期比範圍小的文化模式能經久而連貫。
8.一個高度文化模式的形成,必須是有選擇的,必須專門化,因之每一個文化模式,在發展上受到變化範圍的限制,必然有飽和點,說明了一切文化模式必然由盛而衰的道理。
9.現代的哲學和美學從一九○○年以後,日益呈現枯竭的現象,只有科學家和致富生產逐漸發達,在這項成就尚未開始衰退之前,就預言西方文化必馬上死亡,似言之過早。
10.每一個文化模式的鼎盛時期,通常總較其衰退和僵化時期為短暫。
11.每個文化模式的發展曲線,各不相同,即是說,最高峰是在發展過程中的前段、後段、中間,並不一致。
12.研究某一文化模式的發展時,不能把另一文化模式的間接影響混淆在一起。
13.任何民族的文化,總是在某一方面比較缺乏創造力。
因此世界上沒有全能的文化民族。
14.凡是一個文化所包涵的事物內容愈豐富,則其創造力愈強壯,所以文化間的相互吸收與充實非常重要。
15.一個文化的發展,多半是宗教首先發達,然後才是美術、哲學等繼之而起。
16.一切文化發展的速度,並不是逐漸增加的。
17.世界上各種民族,有的根本沒有文化創造力,有的只能創造微小的文化價值,有的則發育落後。
18.許多島國的文化都是發達得較晚,都是從鄰近的大陸上的文化推演出來,也比較缺乏猛烈的急升和下降。
19.文化在地形上的發展,有兩種形式:一是由中心向四周圍發展,一是由邊緣向中心發展,前一型的發展方式比較多。
20.文化本應不死,但是某一種文化則可能會死亡,如同語言也是不死的,但是其一些語言,則久已不存在一樣,一般說來,一個較低的文化,多半是被另一較高的文化所取代。
他不同意史賓格勒(OswaldSpengler,1880~1936)所說的,文化不能轉移和文化之必須死亡,也不同意史賓格勒所說的一切大文化的發展,都是經過同樣階段。
他認為一個文化在衰亡之後,可能重新建立起來,在恢復到相當程度之後,必將另循新路線發展;
但這是比較稀少的事情。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