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主義】 Psychlolg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心理主義是以心理學觀點或心理因素作為最高規準來解釋哲學問題,是認識論問題的一股哲學思潮。
這股思潮深受自然科學蓬勃發展的影響,想用心理學觀點研討邏輯及知識理論問題。
影響一個判斷所依據的心理原因即視為真埋標準;
也就是說凡是依照心理規律所發生的「正常」思想即合乎真理。
依照這種說法,二加二之所以是四,也是因為心理規律不允許作別的想法所致。
由於對標準的不同看法,心理主義可分為好幾種:1.人類學主義(anthropologism):認為人類的固有特性即真理標準;
由於人性相同,因此所有人只有一種共同真理標準。
2.相對主義:典型心理主義,認為不同的思想典型必然會導致不同的宇宙觀。
否定真理的客觀標準,以為真理是相對的。
3.激進的心理主義:包括英國古典經驗論者休姆(D.Hume),本世紀初感覺主義者馬赫(E.Mach)等,認為不只是人類的知識是印象與印象或感覺之間的聯結,即使認知的對象也只不過是感覺經驗的叢結而已。
心理主義遭受胡塞爾(E.Husserl)現象學嚴格的批判。
因為心理學、邏輯和認識三門學科雖然均以認識為對象,但討論的觀點卻完全不同。
心理學只著眼於主體內的過程,討論的是認識本身及其產生的各種條件;
偶然涉及內容,則是因為認識內容會影響到認識本身及其產生的條件之故。
邏輯只以純粹的思想內容及其彼此間的關係為念,所重視的是思想的正確有效。
認識論則只問認識是否真實,也就是認識是否符合對象的要求;
這樣才有一個不從屬於主體情況的客觀標準。
事實上,那些不合邏輯的推論也是依據心理規律而產生的。
真理的標準、邏輯規律及心理規律是各不相干的三件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