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幹校(大陸地區)】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五七」幹校係指大陸地區文化大革命期間,知識分子幹部「接受工農再教育」的一種形式,讓知識分子幹部在工廠和農村中參加勞動。
這是根據毛澤東在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寫給林彪一封信的指示所舉辦的幹部勞動學校。
毛澤東在信中講到人民解放軍「應該是一個大學校」,「這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
信中還說:「工人也是這樣,以工為主,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
也要搞四清,也要參加批判資產階級。
在有條件的地方,也要從事農副業生產。」
「農民以農為主(包括林、牧、副、漁),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在有條件的時候也要由集體辦些小工廠,也要批判資產階級。
學生也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
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商業、服務行業、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凡有條件的,也要這樣做。」
這封信簡稱「五七」指示。
一九六六年五月十五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轉發了毛澤東的這封信,要求各地及中央各有關部「認真學習、研究,積極地、有計畫、有步驟地貫徹執行」。
同年八月一日〔人民日報〕又在〔全國都應該成為毛澤東思想大學校〕的社論中,公開發表了這封信的主要內容。
一九六七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辦公廳在黑龍江省柳河舉辦了一所「五七」幹校。
一九六八年十月五日〔人民日報〕又發表了關於黑龍江省柳河「五七」幹校的報導,並在編者按語中引述了毛澤東的指示:「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對幹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除老弱病殘者外,都應這樣做。
在職幹部也應分批下放勞動。」
此後「五七」幹校即在全國興起,中央有地方政府機構和各部門大批幹部到「五七」幹校勞動。
許多高等院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辦起了「五七」幹校,大學及大中城市中小學的教職工被輪流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
有許多地區的各部門黨政幹部和教職工還輪流下放到農材插隊勞動。
文化大革命後,「五七」幹校停辦。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