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競爭模式】 JobCompetitionMode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蘇羅(L.C.Thurow)一九七二年發表的勞力市場模式,其基本觀念為勞力市場之新進者並不是競逐工資,而是競逐新進職位。
此新進職位是升遷及生涯之基礎。
在一個特性較偏工作競爭而非工資競爭的勞力市場,教育的經濟角色顯得較不重要。
根據蘇羅的工作競爭模式,工作者的所得是其在勞力行列中相對地位及經濟體系中工作機會分配的函數。
在勞力行列中的工作者競逐進入或升遷至某一技術層次之工作,而其在勞力行列中的相對地位則由各種背景特性決定。
這些背景特性包括性別、種族、先前技術、經驗、知識、教育。
這模式並假設勞工技術係由在職訓練非正式學習而來,而這些背景特性則暗示雇主對該工作申請者的訓練成本。
因雇主企圖降低成本,工作者雇用機會決定於其在勞力行列中的相對地位。
在勞力行列中排序較高者,所需訓練成本較低,因而將有較佳機會獲得經濟體系中的工作機會。
蘇羅主張,教育的分布會改變勞力行列的型態,但這個改變並不影響所得的真實分配;
所得的分配是工作機會分配的函數,工作機會的分配受許多因素交互影響。
但教育是一個「防衛性支出」,用來保護個人的「市場占有率」,亦即個人須投資額外的教育,只為了維持在勞力市場中相對地位,尤其在其他人亦作同樣額外教育投資時,更是如此。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