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舞譜】 TunHuangWuP´u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古代舞譜名。
敦煌舞譜是在盛唐時期所記載的舞譜,由發現的舞譜如《浣溪沙》、《遐方元》、《南歌子》、《風臼去》、《南公子》、《雙燕子》,這些曲子中所記載的大都是流行於盛唐時期的曲子,譜中內容之器樂曲、歌曲、舞曲、譜子,其曲名與唐代大曲並列,所以可以推論它的盛行年代為盛唐時期。
譜中包括一些記錄節奏和舞蹈提示性文字,其中的〈舞〉、〈搖〉、〈送〉、〈令〉、〈挼〉等,是代表某些舞蹈動作或程式。
大陸舞蹈家柴劍虹曾研究敦煌舞譜之內容,並發表文章《敦煌舞譜殘卷〈南歌子〉的整理與分析》中;
他破解了舞譜,還將敦煌舞譜歸納為三部分:一、曲名。
二、序詞。
三、字組。
並聲稱舞譜是由不規則的字組所組合,可按照詞序所規定的節奏,加以整理並排列成為整齊的舞句或舞段表演;
此譜所保存下的字組,還可在同一曲調、節奏下進行不同的舞蹈組合。
由這些保留下的字組(或稱術語)看來,在宋代的譜中不僅承襲唐代樂舞的精華也傳襲的舞譜結構的概念。
《敦煌舞譜》現留存於法國巴黎圖書館及倫敦博物館中,現今所有之舞譜是由劉半農於留學法國時所節錄之書卷,由於不甚完整,故稱為《敦煌舞譜殘卷》。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