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3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頑固低音】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3 02:05: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頑固低音

 

Ostinato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舞蹈與人文

 

音樂術語。

 

它是一個簡短的伴奏動機,這動機由始至終非常執著地不斷重複,直到樂曲終止為止。

 

頑固低音伴奏法普遍用於世界各民族音樂中,尤其是非洲音樂。

 

西方國家有些民謠和搖滾樂也愛用頑固低音造成突出的伴奏效果,頑固低音有時是一個簡短的節奏型;

 

可能是一個簡短的旋律或一組進行的和弦,因為它不斷地重複,所以凝聚成一股力量,很規則地推動著樂曲向前進行。

 

西方藝術音樂的頑固低音,在巴洛克時期多以旋律──和弦式為主,二十世紀則採用旋律、節奏式為多;

 

用旋律為主的頑固低音稱為持續低音(BassoOstinato)或基礎低音(GroundBass),其句子長度通常為一至八小節,持續低音的旋律有時可以轉調,有時可用不同的和弦伴以同一旋律進行,有時也可以加上一些裝飾音。

 

在巴赫(J.SBach,1685-1750))的《C小調帕薩喀牙舞曲》(PassacagliainCMinor)中,持續低音的旋律都是向上升,低音進行時,有時旋律暫時消失,只剩下和聲部在繼續進行。

 

採用和聲為主的頑固低音,多數用在舞曲之變奏中,它沒有固定重複的旋律,有時也可更換新的和弦。

 

另外還有由旋律與和聲同時變奏的頑固低音,這種變奏每一次重複,其最高聲部也跟著不同,因此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擴展力。

 

韓德爾(G.F.Handel,1685-1759)的《G大調夏康舞曲》(ChaconneinGMajor)中的62個變奏便是變奏頑固低音的標準例子,另外蕭邦(F.Chopin,1810-1849)的《搖籃曲》(Berceuse)只應用一小節的頑固低音來輔助四小節長的旋律及其變奏。

 

早在中世紀時期的音樂中,已有頑固低音出現,十三世紀的經文歌採用一小段音型,作為旋律頑固低音,放置在次中音部。

 

十四世紀的同型節奏經文歌(IsorhythmicMotet)採用節奏型頑固低音作為主要架構。

 

十五和十六世紀的經文歌回復應用旋律頑固低音,但在次中音部重複時,可用不同的音高重複。

 

十六世紀的舞曲大量應用和聲式頑固低音,便成為巴洛克音樂的特色,持續低音及其變奏一直流行至十七和十八世紀。

 

古典及浪漫音樂時期,因為講求樂句結構的自由性,所以不重視頑固低音。

 

十九世紀它又開始被作曲家應用,如李斯特(F.Liszt,1811-1886)、布拉姆斯(J.Brahms,1833-1897)、華格納(R.Wagner,1813-883)都有使用頑固低音。

 

二十世紀的作曲家更喜歡探索不同的頑固低音使用形式,如荀貝格(A.Schönberg,l874-1951)在《月光下之皮耶爾魯特》(PierrotLunaire)和《夜》中使用自由式頑固低音。

 

蕭斯塔可維契(M.Shostakovich,1906-1975)在《小提琴協奏曲》(ViolinConcerto)第三樂章中,採用字母重複式頑固低音。

 

斯特拉溫斯基(I.Stravinsky,1882-1971)著名的《春之祭禮》(LaSacréduPrintemps)、《詩篇交響曲》(SymphonyofPsalms)和《三個樂章的交響曲》(SymphonyinThreeMovements)中,都把旋律──節奏式頑固低音應用得極有特色。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21:1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