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6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尼金斯卡,伯妮絲拉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13 01:4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尼金斯卡,伯妮絲拉娃

 

Nijinska,BronislavaFominitshna(1891-1972)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芭蕾

 

人名。

 

俄國芭蕾舞者和編舞家,她生於俄國明斯克(Minsk),她的父親是湯馬斯.尼金斯基(TomasNijinsky),母親艾麗諾拉.貝蓮達(EleanoraBerenda)都是芭蕾舞者,她出生時他們正隨著一個小型舞團在波蘭及俄國巡迴演出。

 

所以從小她就在舞蹈天地中長大,她和哥哥瓦司拉夫.尼金斯基(VaslavNijinsky)都是聖彼得堡的皇家芭蕾學校(TheImperialBalletSchool)的學生,她的老師有:恩利可.卻革堤(EnricoCecchetti),米契爾.佛金(MichailFokine),尼可萊.雷加(NicholaiLegat)。

 

1908年畢業,立即加入馬林斯基舞團(TheMaryinskyCompany)。

 

在團□,她跳了許多古典舞碼中的單人舞例如:在《睡美人》(TheSleepingBeauty,ActⅢ)的第三幕《金與銀的變奏曲》(TheGoldandSilverVariations)及《天鵝湖》(SwanLake)中的小天鵝(TheCygnets)。

 

由於一樁服裝的意外事件,她哥哥被解聘,為了表示抗議,她也要求中止合約於1909年離開馬林斯基舞團,立刻加入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LesBalletsRussesdeSergedeDiaghilev),在此舞團演出佛金所編的《嘉年華會》(LeCarnival,l910),尼金斯基所編的《牧紳的午後》(L´apres-midid´unFaune,l912)和以她為號召性人物的舞作,例如:佛金的《彼德羅虛卡》(Petrouchka),《仙女們》(LesSylphides)和《伊果王子》(PrinceIgor)。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重返俄國,在聖彼得堡及基輔任教,同時也成立一所舞蹈學校。

 

她早期所編的舞即在這段期間所作,1920年她將多年的藝術結晶結集成書,在基輔出版,書名為《動作的訓練,舞蹈的理論》(L´ecoledumouvement,Théoriedechorégraphie)。

 

她因與魯道夫.拉邦(RudolfLaban)某些理念相同而支持他,但是她並非主張放棄古典派舞蹈去建立一個新的派別,而是以「新舞蹈」(NewDance)的觀念去補充學院派技巧之不足。

 

同年以理論加上實例及學生們的協助,尼金斯卡出版了一本重要的舞蹈理論書:《練習》(Etude)。

 

1921年回狄亞格烈夫俄國芭蕾舞團(LesBalletsRussesdeSergedeDiaghilev)擔任編舞工作,她是唯一替狄亞格烈夫編舞的女性。

 

其代表作有象徵派的《婚禮》(LesNoces,l923),諷刺當代社會習俗的《蜂飛蝶舞》(LesBiches,l924)《藍色列車》(LeTrainBleu,1924)及《羅密歐與茱麗葉》(RoméoetJuilette,1926)。

 

接下去的五年,她為許多歐洲和南美的舞團創編新芭蕾舞作。

 

例如她為伊達魯實斯汀芭蕾舞團(TheldaRubinsteinBallet)作了《波蕾洛舞曲》(Bolero)、《仙女之吻》(LeBaiserdelaFee)及《華爾滋》(LaValse),這些舞碼是她為巴黎俄國歌劇院(TheRussianOperaofParis)和她自己在巴黎的舞蹈劇院(ThéâtredeDanse)而創作。

 

1931年在柏林,她為馬克司.雷哈德(MaxReinhardt)的《霍夫曼傳奇》(TalesofHoffhmann)編舞。

 

三年後,她被邀請到馬克司所改編的美國電影版的《仲夏夜之夢》(AMidsummerNight´sDream)中獻藝。

 

這部影片是尼金斯卡唯一的商業電影。

 

從1935年到1950年代早期,她為許多歐洲和美國的芭蕾舞團編舞,例如:蒙地卡羅俄國芭蕾舞團(TheBalletRussedeMonteCarlo)、阿麗霞.瑪柯娃-安東.杜林芭蕾舞團(TheAliciaMarkova-AntonDolinBallet)、波蘭國家芭蕾舞團(ThePolishNationalBallet)、芭蕾劇院(BalletTheatre)、美國蒙地卡羅俄國芭蕾舞團(TheAmericanBalletRussedeMonteCarlo)(為此團她編了《古俄國》(AncientRussia,1943)。

 

國際芭蕾舞團(TheBalletInternational)1944年請她編作《展覽會上的畫》(PicturesatanExhibition)和《布拉姆斯變奏曲》(BrahmsVariations,1944)。

 

1945年她返回芭蕾劇院工作,編了《收成期》(HarvestTime,l945)和《舒曼協奏曲》(SchumannConcerto,1951)。

 

1960年代,尼金斯卡所編的舞作在美國及歐洲再掀起熱潮。

 

她所編的新古典,抽象式作品風行於現代觀眾中的熱烈情況,正如它們剛發表時。

 

儘管她所編的作品主題極為繁雜,我們可大致分為幾點來看出她的風格:首先是她的格性及意願在作品中有極鮮明地表現,所以不馬上就認出是她的風格。

 

接著她的阿拉伯式舞姿並不完全符合傳統阿拉伯式舞姿的特色,因為傳統式阿拉伯舞是三度空間深入發展,而尼金斯卡卻把它改為二度空間,將上腰及肩膀向前傾,改以上半身轉向自己,使得腰及肩膀傾向架空的腿上方。

 

一種壓平,變形的方式,類似我們在羅馬壁畫或拜占庭畫上所看到的,這些充份的表現了她的舞蹈意願和方式是創新的。

 

針對此點,我們可從狄亞格烈夫某天看尼金斯卡工作所說的一句俏皮話看出:「她(的舞姿)是從尼金斯基的馬房出來的!」

 

(Ellevenaitdel´écuriedeNijinsky)。

 

然而她哥哥尼金斯基則是從希臘花瓶上的畫作得出靈感創舞,而她卻是從中世紀藝術所創出的形式尋求靈感及模型。

 

此外她有一個特點,就是對舞團及整個活動發展的關心。

 

我們可以發現某種抽象理念大膽的流露在她的作品□,偶爾人們責怪她太知識派的作風,動作太理論化,以致於太僵化,無法讓舞蹈自然流露出它的魅力與優雅。

 

儘管如此,我們不可否認這位舞蹈教師及其所編的舞作,擴展了學院派舞蹈語言。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 15:01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