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明醫雜著 卷一 發熱論等 發熱論19】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4 11:50: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明醫雜著 卷一 發熱論等 發熱論19

 

 

世間發熱症,類傷寒者數種,治各不同,外感、內傷乃大關鍵。

 

張仲景論傷寒、傷風,此外感也。

 

因風寒之邪感於外,自表入裡,故宜發表以解散之,此麻黃、桂枝之義也。

 

以其感於冬春之時寒冷之月,即時發病,故謂之傷寒,而藥用辛熱以勝寒;若時非寒冷,則藥當有變矣。

 

如春溫之月,則當變以辛涼之藥︰如夏暑之月,則當變以甘苦寒之藥。

 

故雲冬傷寒不即病,至春變溫,至夏變熱,而其治法,必因時而有異也。

 

又有一種冬溫之病,謂之非其時而有其氣,蓋冬寒時也,而反病溫焉,此天時不正,陽氣反泄,用藥不可溫熱。

 

又有一種時行寒疫,卻在溫暖之時,時行溫暖,而寒反為病,此亦天時不正,陰氣反逆,用藥不可寒涼。

 

又有一種天行溫疫熱病,多發於春夏之間,沿門闔境相同者,此天地之癘氣,當隨時令參氣運而施治,宜用劉河間辛涼甘苦寒之藥,以清熱解毒。

 

以上諸症,皆外感天地之邪者。

 

若夫飲食、勞倦,為內傷元氣,此則真陽下陷,內生虛熱,故東垣發補中益氣之論,用人參、黃耆等甘溫之藥,大補其氣而提其下陷,此用氣藥以補氣之不足者也。

 

又若勞心好色,內傷真陰,陰血既傷,則陽氣偏勝而變為火矣,是謂陰虛火旺勞瘵之症,故丹溪發陽有餘陰不足之論,用四物加黃柏、知母,補其陰而火自降,此用血藥以補血之不足者也。

 

益氣補陰,皆內傷症也。

 

一則因陽氣之下陷,而補其氣以升提之;一則因陽火之上升,而滋其陰以降下之︰一升一降,迥然不同矣。

 

又有夏月傷暑之病,雖屬外感,卻類內傷,與傷寒大異。

 

蓋寒傷形,寒邪客表有餘之症,故宜汗之; 暑傷氣,元氣為熱所傷而耗散不足之症,故宜補之,東垣所謂清暑益氣者是也。

 

又有因時暑熱,而過食冷物 以傷其內,或過取涼風以傷其外,此則非暑傷人,乃因暑而自致之之病,治宜辛熱解表,或辛溫理中之藥,卻與傷寒治法相類者也。

 

凡此數症,外形相似,而實有不同,治法多端而不可或謬。

 

故必審其果為傷寒、傷風及寒疫也,則用仲景法;果為溫病及瘟疫也,則用河間法;果為氣虛也,則用東垣法;果為陰虛也,則用丹溪法。

 

如是則庶無差誤以害人矣。

 

今人但見發熱之証,一皆認作傷寒外感,率用汗藥以發其表,汗後不解,又用表藥以涼其肌,設是虛証,豈不死哉?

間有頗知發熱屬虛而用補藥,則又不知氣血之分,或氣病而補血,或血病而補氣,誤人多矣。

 

故外感之與內傷,寒病之與熱病,氣虛之與血虛,如冰炭相反,治之若差,則輕病必重,重病必死矣,可不畏哉﹗

凡酒色過度,損傷脾腎真陰,咳嗽吐痰,衄血,吐血,咳血,咯血等症,誤服參、等甘溫之藥,則病日增,服之過多則不可治。

 

蓋甘溫助氣,氣屬陽,陽旺則陰愈消。

 

前項病症,乃陰血虛而陽火旺,宜服苦甘寒之藥以生血降火。

 

世人不識,往往服參、以為補,予見服此而死者多矣。

 

愚按前論治驗,見於各類。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07:56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