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1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疝27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00:5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疝274

 

 

經云:任脈為病。

 

男子內結七疝。

 

女子帶下瘕聚。

 

從少腹上沖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

 

邪客厥陰之絡,則卒疝。

 

厥陰之陰盛。

 

脈脹不通。

 

為 癃疝。

 

肝所生病為狐疝。

 

腎脈大急沉。

 

肝脈大急沉,皆為疝。

 

心疝。

 

心痛引少腹。

 

上下無定。

 

溲便難者。

 

取厥陰。

 

金匱云:腹痛。

 

脈弦而緊。

 

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

 

緊則不欲食。

 

邪正相搏,即為寒疝。

 

寒疝繞臍痛。

 

若發則自汗出。

 

手足厥冷,其脈沉緊者。

 

大烏頭煎主之。

 

寒疝繞臍痛,其脈陽弦陰緊。

 

陽弦,故衛氣不行而惡寒。

 

陰緊,故胃中寒盛不殺谷。

 

今寒入營中。

 

與衛相搏,則繞臍腹痛。

 

自汗出。

 

手足厥冷。

 

陽微陰盛,其候危矣!故用烏頭之溫。

 

合蜜之甘入。

 

胃以建其中,而緩其痛。

 

使營中之陽旺,則衛中之邪自不能留,亦不使虛寒自下上之微旨也。

 

寒疝。

 

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寒積迫於厥陰沖脈,故用當歸以通沖脈之急。

 

生薑以散中外之寒。

 

羊肉以補精血之虛也。

 

寒疝。

 

腹中痛。

 

逆冷。

 

手足不仁。

 

若身疼痛。

 

灸刺諸藥不能治。

 

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

 

腹中痛。

 

乃少陰與任脈寒証。

 

逆冷手足不仁。

 

身疼痛。

 

營衛之氣亦不調矣!灸刺諸藥不效者。

 

邪不在經而在腎與任脈也,故用烏頭蜜煎以溫少陰任脈之經。

 

合桂枝以調營衛之氣。

 

方後有云: 知者如醉狀。

 

營衛得溫而氣行也。

 

得吐者為中病。

 

陽氣內復,則陰邪無容息之地而上出矣!巢氏所敘厥疝症疝。

 

寒疝氣疝。

 

盤疝 疝野狼疝。

 

戴人又立寒疝水疝。

 

筋疝血疝。

 

氣疝狐疝疝之名各七。

 

然皆謬立多名。

 

殊非切要。

 

大抵疝之為証。

 

受熱則緩縱不收。

 

受寒則牽引作痛。

 

受濕則腫脹累垂。

 

虛者亦然。

 

三者之間。

 

分其孰多孰少,而為施治。

 

在血分者不移。

 

在氣分者多動。

 

往往有左丸偏脹而移於右丸者,亦有右丸偏脹而移於左丸者,皆是氣分之病。

 

若積年痛發。

 

不脹大而不能動移者。

 

方是血分之病。

 

屢發屢更其處者,當是厥陰風木為患。

 

腫極而不甚痛者,當是太陰濕土為患。

 

又上引者,宜用桂枝、吳茱萸、茴香等辛熱治之。

 

下墜者,宜用川楝、黃柏、蒼朮、香附苦燥治之。

 

又痛處熱而不欲人按者。

 

濕熱也。

 

痛處寒而喜人按摩者。

 

寒積也。

 

以此明辨。

 

萬無差誤矣!丹溪云:睪丸連小腹急痛,或有形,或無形,或有聲,或無聲,皆以為經絡有寒。

 

收引則痛。

 

不知始於濕熱壅遏在經。

 

又感外寒。

 

濕熱被鬱,不得疏散,故作痛。

 

若只作寒論。

 

恐為未備。

 

蓋大勞則火起於筋。

 

醉飽火起於胃。

 

房勞火起於腎。

 

大怒火起於肝。

 

火鬱之久。

 

濕氣便盛。

 

濁液凝聚。

 

並入血隧。

 

流入厥陰。

 

肝性急速。

 

為寒所束。

 

宜其痛甚。

 

當用枳實、桃仁、山梔、吳茱萸、山楂、生薑。

 

濕勝成 疝。

 

加荔枝核。

 

痛甚。

 

加鹽炒大茴香。

 

痛處可按者。

 

加桂,此亦前人未備之旨也。

 

古方治疝。

 

多用溫劑。

 

丹溪獨用涼劑。

 

然更有寒熱兼施者,如烏頭梔子湯治疝瘕少腹緩急。

 

痛處按之則減。

 

因其人素有濕熱。

 

外束寒邪,故用黑山梔、川烏頭等分為末。

 

薑汁糊丸。

 

川烏治外束之寒。

 

梔子治內鬱之熱。

 

殊有奇效。

 

元氣衰弱者。

 

加人參、白朮。

 

佐以木香、砂仁。

 

臍下撮急。

 

周身皆痛。

 

小便數而清。

 

諸脈洪緩。

 

獨腎脈弦急無力,此邪客於腎,名曰腎疝。

 

酒煮當歸丸。

 

凡疝氣帶下,皆厥陰風木之病。

 

全蠍治風之要藥。

 

川楝、茴香皆入小腸。

 

當歸、延胡活血止痛。

 

疝氣帶下,皆寒邪積聚於小腸。

 

總鬱化為熱。

 

非附子不能開之。

 

丁香、木香為引導也。

 

若有瘀血結滯作痛。

 

又當以桃仁、赤芍導之。

 

沖疝者。

 

氣上沖心下。

 

二便不通。

 

乃寒濕之邪。

 

固結於內鬱。

 

積為熱。

 

加以客寒觸之而發。

 

天台烏藥散加鐵鏽水調服。

 

甚則禹功散加炮薑、枳實、青皮下之。

 

沖疝歲久不除。

 

漸成沖心疝氣。

 

証與蠱脹無異。

 

誤用攻伐。

 

脹必轉劇。

 

惟辛溫健運。

 

庶為合宜。

 

然亦取效良難。

 

至於調理。

 

尤宜詳慎。

 

每見食填中脘。

 

濁陰之氣上逆。

 

頃刻告變。

 

業嘗見之,此與沖心香港腳不殊也。

 

狐疝者。

 

臥則入腹。

 

立則出腹。

 

仲景云:陰狐疝氣。

 

偏有大小。

 

時時上下。

 

蜘蛛散主之。

 

若寒束熱邪。

 

疝瘕攻痛。

 

酒煮當歸丸。

 

疝者。

 

少腹控卵。

 

腫急絞痛。

 

靈樞刺節篇所謂去瓜是也。

 

睪囊腫大,如斗如栲栳。

 

甚者與身齊等,而不作痛。

 

中臟穢液甚多,此濕邪也。

 

最為難治。

 

但覺微痛者可治。

 

桂苓丸加蒼朮、濃朴、黃柏、川烏。

 

水疝。

 

腎囊腫痛。

 

陰汗如流。

 

囊如水晶。

 

小腹內按之作聲。

 

得之飲酒使內。

 

更感風寒。

 

濕留囊中所致。

 

五苓散換蒼朮。

 

加楝實、柏皮。

 

木腎,則陰丸腫大作痛。

 

頑痺結硬,皆嗜欲內戕。

 

腎經虛憊。

 

濕熱凝滯其間,故頑痺結硬。

 

腫大作痛。

 

二妙散加肉桂、吳茱萸、半夏、枳實、生薑。

 

荊芥穗一兩。

 

朴硝、蘿卜各二兩。

 

蔥七莖煎湯淋洗。

 

厥疝者。

 

厥氣上沖心腹。

 

肝經素有火邪。

 

加以寒氣外鬱。

 

寶鑒當歸四逆湯。

 

若陰疝牽引小腹痛。

 

房勞痛不可忍者,此肝經素虛挾熱,而外挾風寒也。

 

烏頭梔子湯。

 

加蔥白二三莖。

 

煎成入紅酒調服。

 

痛定。

 

用八味丸加茴香。

 

瘕疝。

 

脾傳之腎。

 

少腹冤熱而痛出白,即巢氏之症疝。

 

子和之筋疝也。

 

丹溪所謂內鬱濕熱者。

 

與此疝相似。

 

龍膽瀉肝湯去生地。

 

加橘核、桃仁、吳茱萸。

 

偏墜初起。

 

香橘散加穿山甲,或穿山甲、茴香二味為末。

 

酒調下。

 

乾物壓之。

 

患久藥之不效。

 

或一核縮入少腹。

 

痛不可忍。

 

用手按捺。

 

方得還舊者。

 

木香楝子散。

 

外用牡蠣灰、良薑等分為末。

 

唾津調塗腫大一邊。

 

須臾如火熱。

 

痛即安。

 

陰虛偏墜。

 

一味敗龜板為末。

 

茴香湯或溫酒調服。

 

不應。

 

風入厥陰也。

 

加醋炒蠍梢三分。

 

小腸氣者。

 

小腸經為病。

 

小腹引睪丸連腰脊而痛。

 

蓋小腸虛則風冷乘間而入。

 

厥而上沖肝脈。

 

控引睪丸。

 

上而不下。

 

痛沖心肺。

 

病名控睪。

 

天台烏藥散。

 

小腸氣,及腎虛腰痛者。

 

喝起丸。

 

若濕熱內鬱。

 

小便不通。

 

為膀胱實熱。

 

加味通心散。

 

膀胱氣者。

 

膀胱經為病。

 

小腹腫痛,不得小便是也。

 

宜五苓散加川楝子、蔥白、茴香。

 

煎成入鹽少許。

 

熱服。

 

疝因食積為患者,必因飲食而發。

 

痛處有塊梗起。

 

宜立效散。

 

疝因瘀血為患者。

 

必因奔馳受寒而發。

 

痛處手不可拊。

 

按之刺痛如錐。

 

宜酒煮當歸丸去丁香加桃仁。

 

疝因風與濕熱而發者,必連陰囊腫痛。

 

九味蟠蔥散。

 

疝急作痛者。

 

用黃柏酒炒為君。

 

醋炒青皮、延胡索、益智、桃仁為臣。

 

蒼朮、香附、茴香俱鹽水炒為佐。

 

附子、甘草為使。

 

研末作湯。

 

服後一痛過。

 

更不再作。

 

七疝痛不可忍。

 

灸大敦穴。

 

穴在足大拇指聚毛處。

 

去甲一韭葉。

 

灸七壯。

 

屬厥陰井也。

 

須用濃蒜瓣襯。

 

不可貼肉。

 

貼肉則傷指甲。

 

一種因肺氣不化。

 

膀胱為熱邪所滯,而小便不通。

 

小腹與睪脹痛。

 

一味沙參。

 

大劑煎服。

 

肺氣化而小便通。

 

一服即愈。

 

但小便不閉者不可服。

 

寒疝用茴香一斤。

 

生薑二斤。

 

搗絞自然汁浸一夜。

 

收盡。

 

入青鹽二兩。

 

炒燥為末。

 

酒丸。

 

空心酒或蔥湯下二錢。

 

小腸疝氣。

 

用四製香附、鹽炒茴香等分為末。

 

空心酒下三錢。

 

婦人陰腫堅硬。

 

青橘皮一斤。

 

炒燥為末。

 

分二分。

 

絹包焙熱熨。

 

頻頻易之。

 

寒疝引急。

 

痛連小腹,及睪丸偏縮者。

 

以胡椒十餘粒為細末。

 

摻黑膏上烘熱。

 

貼陰囊片時,其痛即止。

 

若睪丸偏縮者。

 

貼偏小半邊。

 

蓋縮即寒,而墜則熱也。

 

患疝之人。

 

每浴時忍小便不去。

 

入湯揉令腸中和暢。

 

出浴即去小便。

 

使所鬱寒濕。

 

乘熱發泄。

 

又有疝氣入湯。

 

致逼上升者,此奔豚証也。

 

人常有之,而俗醫不能辨耳。

 

小兒啼哭不止。

 

動於陰器。

 

結聚不散,則陰核腫大而成疝。

 

用桂枝湯加細辛、當歸、木香、蠍尾。

 

小兒啼哭。

 

陰囊腫大。

 

丹方。

 

用全蠍一分。

 

連皮核桃肉十分。

 

蜜丸彈子大。

 

日服一丸。

 

米湯化下屢效。

 

石頑曰:疝証多用辛散苦降。

 

以解寒熱錯綜之邪。

 

然厥陰一經。

 

內藏龍火。

 

稍涉辛溫,如烏頭、桂枝、肉桂、茴香之類。

 

每致濕熱鬱發而為囊癰腫潰者多矣!因為拈出。

 

以警將來。

 

〔診〕脈數而弦者,當下其寒。

 

脈緊大而遲者,必心下堅。

 

脈大而緊。

 

陽中有陰也。

 

可下之。

 

脈弦急搏皆疝。

 

弦數宜清熱。

 

弦緊宜溫經。

 

兼浮宜兼汗。

 

兼實宜兼下。

 

弦細為寒濕。

 

弦濡為濕熱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10:22 , Processed in 0.07812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