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痢258】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2 00:45: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七 大小府門 痢258

 

 

衛氣不行也。

 

非三奇散不愈。

 

蠱注毒痢。

 

血如雞肝。

 

心煩腹痛者。

 

茜根丸。

 

虛人。

 

理中湯加黃連、烏梅。

 

不應,用烏梅丸。

 

下利後遍身浮腫。

 

五苓散。

 

用生朮、肉桂。

 

加升、柴。

 

利後虛浮。

 

六君子加木香、肉桂。

 

初利膿血稠粘。

 

勢甚宜下者。

 

一味大黃。

 

酒蒸為丸。

 

赤多。

 

用溫酒下百丸。

 

白多。

 

用淡薑湯下七十丸。

 

以奪其勢。

 

然後調理則易愈。

 

冷熱不調。

 

下利赤白。

 

兼冷食食積者。

 

連理東加枳實、砂仁。

 

下利乾嘔者。

 

胃虛而寒熱錯雜也。

 

外台黃芩湯。

 

先前白利。

 

後變膿血者。

 

戊己丸。

 

先前白利。

 

後變鮮血者。

 

四物湯去地黃。

 

加炮薑、炙甘草、木香。

 

先前膿血。

 

後變赤白青黑。

 

腹痛倍常者。

 

駐車丸。

 

先前膿血。

 

後變白沫白膿者。

 

補中益氣加炮薑、赤石脂。

 

下利日百度。

 

精神委頓。

 

反不痛者,此邪氣勝。

 

正氣微,不能鼓激也,難治。

 

有患利晝夜不及數度,而反發熱。

 

心下痞悶,不能食而嘔,其有晝夜不止百度。

 

反脈靜身涼而能食。

 

何也?曰:利之邪客於下焦。

 

由橫連竟傳大腸。

 

原無反熱之理。

 

以中焦無病。

 

雖下利無度。

 

不礙飲食。

 

惟邪發於中焦。

 

由橫連入胃。

 

以胃受病。

 

自不欲食也。

 

凡風寒傷於營衛之中,則為瘧。

 

飲食傷於腸胃之內,則為利,而世有瘧後痢。

 

痢後瘧者,此則表氣不固。

 

邪氣內犯而致也。

 

若瘧邪發泄已盡,必無復為利疾,皆由元氣下陷。

 

脾氣不能升舉,故風寒暑濕。

 

得以襲入而為利耳。

 

又有利後似瘧非瘧。

 

乃陰陽兩虛。

 

陽虛則惡寒。

 

陰虛則發熱,故寒熱交戰似瘧也。

 

又有瘧利齊發。

 

瘧止而痢甚者,皆是脾胃之氣虛陷所致。

 

並宜先與黃耆建中。

 

加木香、濃朴之類。

 

次與補中益氣加薑、桂。

 

若服後痢減而瘧作,此陽氣得補而與陰爭也。

 

再與補中益氣少加桂、附。

 

助陽祛陰則愈。

 

凡久痢年高。

 

與產後病後。

 

諸瘡疽及瀉後作痢。

 

慎不可用攻伐之劑。

 

急宜醒脾崇土。

 

補中益氣加炮薑、木香。

 

有血。

 

加烏梅、芍藥。

 

下痢六七日。

 

經盡。

 

當有結糞。

 

若至十三日再經。

 

結糞不出者,此胃氣告匱也。

 

慎不可更與攻克之劑。

 

惟培養正氣。

 

庶有生機。

 

下痢以胃氣為本。

 

胃失生長,故惡物而不欲食。

 

但得思食。

 

無分何物。

 

與之遂獲愈者,此胃氣勝故也。

 

凡痢下如魚腦,或如豬肝,皆半死半生。

 

下如塵腐色。

 

大孔開如竹筒不收者,或如屋漏水,或純下鮮血,及如赤豆汁。

 

唇如朱紅者,皆不可治。

 

石頑曰:腸 之証。

 

內經原有下血。

 

下白沫。

 

下膿血之異。

 

推詳脈証。

 

大抵以白沫屬寒,其脈應沉。

 

膿血屬熱。

 

脈應滑大。

 

若見白沫而脈反浮。

 

見膿血而脈反弦澀懸絕。

 

為脈不應病,故皆主死,其扼要尤在身熱則死。

 

寒則生。

 

為大關捩。

 

以腸胃受病。

 

不當更見表熱。

 

表熱則外內俱困。

 

將何所恃而與攻救邪。

 

更詳臟腑諸痢。

 

鹹以脈沉小為可治。

 

血溫身熱主死。

 

內經大義如此。

 

再推仲景論痢。

 

以身熱手足溫。

 

為陽回可治。

 

厥逆不返。

 

為陽絕主死,此蓋指傷寒陰証而言。

 

不可與夏秋腸 並列而論也。

 

然下痢豈無身熱得生者。

 

凡挾邪之痢。

 

與時行疫痢,皆有身熱。

 

但當先撤表邪。

 

自然身涼痢止。

 

當知內經所言血溫身熱。

 

乃陰虛之本証,此則兼並客邪耳,及觀先輩論痢。

 

並以白沫隸之虛寒。

 

膿血隸之濕熱。

 

至守真乃有赤白相兼者。

 

豈寒熱俱甚於腸胃,而同為痢之說。

 

丹溪從而和之。

 

遂有赤痢從小腸來。

 

白痢從大腸來,皆濕熱為患,此論一出。

 

後世鹹為痢皆屬熱。

 

恣用苦寒攻之。

 

蒙害至今未已,即東垣之聖於脾胃者。

 

猶言濕熱之物。

 

傷於中而下膿血。

 

宜苦寒以疏利之。

 

膿血稠粘。

 

數至圊而不能便。

 

脈洪大有力者下之,亦認定膿血為熱。

 

曷知血色鮮紫濃濃者。

 

信乎屬熱。

 

若瘀晦稀淡,或如瑪瑙色者,為陽虛不能製陰而下。

 

非溫理其氣,則血不清。

 

理氣如爐冶分金。

 

最為捷法。

 

設不知此。

 

概行疏利之法。

 

使五液盡隨寒降而下。

 

安望其有寧止之日哉。

 

嘗見屢服黃連。

 

虛陽迫外,而反發熱發斑者,亦有虛陽內擾。

 

忽發除中。

 

反驟能食者。

 

有頻用大黃。

 

開腸洞泄。

 

甚至發呃吐蛔者。

 

有大黃下咽。

 

反脹閉不通。

 

陰氣上逆,而變中滿鼓脹水腫者。

 

凡此之類。

 

未遑枚舉。

 

夫天氣之熱。

 

四時之正令也。

 

因熱而恣傷冰水瓜果。

 

是逆其正氣。

 

腑臟為寒物所傷而為患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09:41 , Processed in 0.17088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