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4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四 諸氣門下 痰飲(唾)11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1 23:26: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四 諸氣門下 痰飲(唾)114

 

 

喻嘉言曰:內經云:諸氣 鬱,皆屬於肺。

 

蓋肺鬱則成熱。

 

熱盛則生痰。

 

痰挾瘀血。

 

遂成窠囊。

 

膈間脹滿痞悶。

 

雖夏月。

 

痰飲積處無汗,而冷痰清飲。

 

積滿窠囊,必大嘔逆,此盈科而進也。

 

多由濃味積熱。

 

腸胃枯涸。

 

又加怫鬱。

 

胃脘之血為痰濁所滯。

 

日積月累。

 

漸成噎膈反胃之次第。

 

若用燥劑,其結轉甚。

 

惟竹瀝、薑汁、韭汁可以治之。

 

日飲三五杯,必胸中煩躁不寧乃妙。

 

後用養血健脾潤燥藥。

 

治痰之法。

 

曰驅。

 

曰導。

 

曰滌。

 

曰化。

 

曰涌。

 

曰理脾。

 

曰降火。

 

曰行氣。

 

前人之法不為不詳。

 

至於窠囊之痰,如蜂子之穴於房中,如蓮實之嵌於蓬內。

 

生長則易。

 

剝落則難。

 

其外窄中寬。

 

任行驅導滌涌之藥。

 

徒傷他藥,此實閉拒而不納耳。

 

夫人身之氣。

 

經盛則注於絡。

 

絡盛則注於經。

 

窠囊之來。

 

始於痰聚胃口。

 

嘔時數動胃氣。

 

胃氣動,則半從上出於喉。

 

半從內入於絡。

 

胃之絡貫膈者也,其氣奔入之急,則沖透膈膜,而痰得以居之。

 

痰入既久,則阻礙氣道。

 

而氣之奔入者。

 

復結一囊也。

 

然痰飲結聚於膈膜而成窠囊。

 

清氣入之。

 

渾然不覺。

 

每隨濁氣而動。

 

乃至寒之亦發。

 

熱之亦發。

 

傷酒傷食亦發。

 

動怒動欲亦發。

 

總由動其濁氣。

 

濁氣隨火而升。

 

轉使清氣逼處不安也,故治窠囊之痰甚難,必先凝神入氣。

 

以靜自調。

 

薄滋味以去胃中之痰。

 

使胃經之氣。

 

不急奔於絡轉虛其胃。

 

以聽絡中之氣返還於胃。

 

逐漸以藥開導其囊,而滌去其痰,則自愈矣!後世治痰飲有四法。

 

曰實脾。

 

燥濕。

 

降火。

 

行氣。

 

實脾燥濕。

 

二陳湯加蒼白二朮。

 

最為相宜。

 

若陰虛則反忌之矣!降火之法,須分虛實。

 

實用苦寒,虛用甘寒。

 

庶乎可也。

 

若夫行氣之藥。

 

諸方漫然。

 

全無著落。

 

謹再明之。

 

風寒之邪。

 

從外入內。

 

裹其痰飲。

 

惟宜小青龍湯。

 

分其邪從外出而痰飲從下出也。

 

濁陰之氣。

 

從下入上。

 

裹其痰飲。

 

金匱半夏濃朴湯。

 

(即四七湯。)

 

分其濁氣下出而痰飲從上出也。

 

若多欲之人,則腎氣上逆。

 

直透膜原。

 

結壘萬千。

 

脹重墜。

 

不可以仰。

 

用桂苓丸引氣下趨。

 

痰飲始豁也。

 

又虛寒痰飲。

 

少壯者十中間見一二。

 

老人小兒十中常見四五。

 

若果脾胃虛寒。

 

飲食不思。

 

陰氣痞塞。

 

嘔吐涎沫者,宜溫其中。

 

真陽虛者。

 

更補其下。

 

清上諸藥不可用也。

 

再按痰飲總為一証,而因則有二。

 

痰因於火。

 

有熱無寒。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10:07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