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2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卷三 寒熱門 瘧72】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11 16:06: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氏醫通 卷三 寒熱門 瘧72

 

金匱云:師曰:陰氣孤絕。

 

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冤。

 

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若但熱不寒者。

 

邪氣內藏於心。

 

外舍分肉之間。

 

令人消爍肌肉。

 

瘧之寒熱更作。

 

因陰陽之氣互為爭並。

 

若陰衰離絕其陽,而陽亦不並之陰,故陽獨發。

 

但熱而已,其少氣煩冤者。

 

肺主氣。

 

肺受火抑故也。

 

手足熱者。

 

陽主四肢。

 

陽盛則四肢熱也。

 

欲嘔者。

 

火邪上沖。

 

胃氣逆也。

 

內藏於心者。

 

陽盛則火氣內藏,而外舍分肉之間也。

 

消爍肌肉者。

 

火盛則肌肉爍也,此條合後條溫瘧觀之,亦可以白虎湯治癉瘧也。

 

白虎專於退熱,其分肉四肢。

 

內屬脾胃。

 

非切於所舍者乎。

 

又瀉肺火。

 

非救其少氣煩冤者乎。

 

設其別有兼証。

 

豈不可推加桂之例而加別藥乎。

 

溫瘧者,其脈如平。

 

身無寒。

 

但熱。

 

骨節煩疼。

 

時嘔。

 

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內經言溫瘧先熱後寒。

 

仲景言溫瘧則但熱不寒。

 

有似癉瘧而實不同也。

 

癉瘧兩陽合邪。

 

上熏心肺。

 

所以少氣煩冤。

 

消爍肌肉。

 

溫瘧脈如平人,則邪未合而津未傷。

 

陽受病而陰不病。

 

以其人素有痺氣。

 

營衛不通,故瘧發於陽不入於陰。

 

所以骨節煩疼。

 

時嘔。

 

邪氣插格之狀有如此者。

 

惟用白虎湯以治陽邪,而加桂枝以通營衛。

 

斯陰陽和。

 

血脈通。

 

得汗而愈矣!至於傷寒前熱未除而復感風寒。

 

脈陰陽俱盛之溫瘧。

 

與其脈如平者。

 

迥乎不同也。

 

瘧多寒者,名曰牝瘧。

 

蜀漆散主之。

 

邪氣內藏於心,則但熱而不寒。

 

是為癉瘧。

 

邪氣伏藏於腎,故多寒而少熱,則為牝瘧。

 

以邪氣伏結,則陽氣不行於外,故外寒。

 

積聚津液以成痰。

 

是以多寒。

 

與素問少陰經証之多熱少寒不同。

 

方用蜀漆和漿水吐之以發越陽氣。

 

龍骨以固斂陰津。

 

雲母從至下而舉其陽。

 

取山川雲霧開霽之意。

 

蓋雲母即陽起石之根。

 

性溫而升。

 

最能祛濕運痰。

 

稍加蜀漆,則可以治太陰之濕瘧。

 

方後有云:濕瘧。

 

加蜀漆半分,而坊本誤作溫瘧。

 

大謬,此條本以邪伏髓海。

 

謂之牝瘧。

 

趙以德不辨亥豕。

 

注為邪在心而為牡。

 

喻嘉言亦仍其誤而述之。

 

非智者之一失歟。

 

瘧病發渴者。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亦治勞瘧。

 

渴者陽明津竭,而所以致陽明津竭者。

 

本少陽木火之勢。

 

劫奪胃津而然,故瘧邪進退於少陽。

 

則以小柴胡進退而施治也。

 

至於勞瘧之由,亦木火盛而津衰致渴,故亦不外是方也。

 

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

 

柴胡桂薑湯。

 

服一劑如神。

 

是証雖與牝瘧相類。

 

以方藥論之則殊。

 

牝瘧邪伏少陰氣分,而此邪伏少陽營血之分。

 

夫邪氣入營。

 

既無外出之勢,而營中之邪,亦不出與陽爭。

 

所以多寒少熱,或但寒無熱也。

 

小柴胡湯本陰陽兩停之方。

 

可隨瘧之進退。

 

加桂枝、乾薑則進而從陽。

 

若加栝蔞、石膏則退而從陰。

 

可類推矣!丹溪治六經瘧。

 

悉以二陳為主。

 

各加引經藥。

 

可見無痰不成瘧也。

 

大法。

 

先熱後寒者。

 

柴胡桂枝湯。

 

先寒後熱者。

 

小柴胡湯。

 

多熱但熱者。

 

白虎加桂枝湯。

 

多寒但寒者。

 

柴胡桂薑湯。

 

雖多寒但寒。

 

脈洪實者,當作實治,不得便用桂、薑。

 

雖多熱但熱。

 

脈虛軟者,當作虛治,不得便用白虎。

 

寒多熱少,或少食易飢。

 

惡心吐痰。

 

人參養胃湯。

 

熱多寒少。

 

口苦咽乾。

 

小便赤澀,或傷食成瘧。

 

清脾飲。

 

勞役所傷。

 

飲食失節成瘧,則虛弱自汗。

 

補中益氣加半夏。

 

瘧疾自汗日甚,不能止,此表虛不能衛護也。

 

人參實衛加桂枝。

 

風瘧。

 

自感風而得。

 

惡風自汗。

 

煩躁頭痛。

 

風。

 

陽邪也,故先熱後寒。

 

宜半夏、柴胡、羌活、紫蘇、細辛、生薑。

 

寒瘧。

 

暑月乘涼沐浴。

 

自感寒而得。

 

無汗惡寒。

 

攣痛面慘。

 

寒。

 

陰邪也,故先寒後熱。

 

宜羌活、紫蘇、桂枝、柴胡、草果、濃朴。

 

暑瘧亦名癉瘧。

 

但熱不寒。

 

裡實不泄。

 

煩渴而嘔。

 

肌肉消爍。

 

小柴胡加香薷、黃連、竹葉。

 

盛暑發者。

 

白虎湯。

 

虛者,加人參。

 

秋涼後發者。

 

小柴胡湯,此肺素有熱。

 

陰氣先絕。

 

陽氣獨發,故但熱不寒也。

 

溫瘧。

 

由冬受非時之邪。

 

伏藏骨髓之中。

 

至春夏濕熱氣蒸而發。

 

發則先熱後寒,或但熱不寒。

 

春用小柴胡。

 

夏用白虎加桂枝。

 

以邪熱勢盛,故不惡寒而便發熱。

 

熱發於表之後。

 

正氣內虛。

 

反微似是寒之狀。

 

非惡寒也。

 

牝瘧。

 

邪伏於腎。

 

濕瘧,則久受陰濕而邪伏太陰,皆但寒不熱。

 

並宜蜀漆散。

 

邪伏血分而多寒少熱。

 

慘慘振振。

 

柴胡桂薑湯。

 

勞瘧大渴。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

 

汗出澡浴。

 

身體重痛。

 

肢節煩疼。

 

寒熱而嘔逆者,亦屬濕瘧。

 

胃苓湯加羌活、紫蘇。

 

食瘧。

 

因飲食不節。

 

中脘生痰。

 

加以風氣乘之,故善飢而不能食。

 

食而支滿。

 

腹大善嘔。

 

實者二陳加枳殼、草果。

 

因飢飽勞役而發。

 

日久不止。

 

脈虛者理中湯加枳實、青皮。

 

素有陰虛勞嗽,或因瘧成勞。

 

但於調理本藥中。

 

稍加桂枝、薑、棗可也。

 

不可純用祛風豁痰藥。

 

若表邪勢盛。

 

可用小建中、黃耆建中為主。

 

後與生料六味丸加桂枝、鱉甲。

 

凡瘧發於午前。

 

是陽分受病。

 

易愈。

 

發於午後。

 

陰分受病。

 

難愈。

 

瘧發日宴。

 

為邪氣下陷於陰分,必用升、柴升發其邪。

 

仍從陽分而發。

 

補中益氣加桂枝。

 

瘧發日早。

 

為邪氣上越於陽分。

 

宜因勢利導之。

 

小柴胡加枳、桔。

 

夜瘧俗名鬼瘧,此邪入血分。

 

宜升散血脈之邪。

 

千金內補建中加升、柴、生首烏。

 

脾胃素虛人。

 

補中益氣加首烏、桂枝、芍藥。

 

瘴瘧。

 

山嵐溪澗之毒。

 

須用祛瘴滌痰之藥為主。

 

疫瘧。

 

夏秋之間。

 

沿門闔境皆是也,其証壯熱多汗而渴。

 

宜達原飲。

 

煩熱大渴。

 

有表証。

 

桂枝白虎湯。

 

譫妄狂悶。

 

涼膈散加草果。

 

寒熱便秘。

 

大柴胡湯。

 

虛人發散後熱不止。

 

人參敗毒散。

 

有鬱証似瘧者。

 

寒熱與瘧無異。

 

但口苦嘔吐清水,或苦水。

 

面青脅痛。

 

耳鳴脈澀。

 

逍遙散倍柴胡加吳茱萸、川連。

 

痢後發瘧。

 

邪從少陽循經外泄也。

 

小柴胡去黃芩加桂枝,或補中益氣倍升、柴。

 

升散則愈。

 

大抵瘧初起。

 

宜散邪消導。

 

日久宜養正調中。

 

所謂氣虛則惡寒。

 

血虛則發熱也。

 

日數雖多。

 

飲食未節者。

 

未可便斷為虛。

 

須禁食消導。

 

憑脈下手可也。

 

形盛氣虛人多濕痰。

 

發則多惡寒。

 

日久不已。

 

脈軟而沉帶滑。

 

用補中益氣加苓、半。

 

兼用熟附子二三分。

 

瘧後不喜食。

 

四肢倦怠。

 

面色痿黃。

 

六君子加山楂、黃連、枳實。

 

久瘧不止。

 

元氣虛盛者。

 

用人參、常山各五錢。

 

銼碎。

 

微火同炒。

 

去常山。

 

只以人參煎湯。

 

未發前服。

 

屢驗。

 

瘧發四五遍後。

 

曾經發散者。

 

何首烏散。

 

壯實者。

 

可用七寶飲。

 

至夜熱不止而脈實邪盛者,此邪乾血分也。

 

常山飲截之。

 

瘧發已久。

 

遍治無功。

 

度無外邪,亦無內滯。

 

惟人參一兩。

 

生薑一兩。

 

加桂枝少許。

 

冬月無汗。

 

稍加麻黃。

 

發前五更時服。

 

溫覆取微汗必止。

 

甚者連進三日。

 

無不愈者。

 

愈後亦易康復,如在貧家。

 

人參減半。

 

合白朮五錢代之。

 

此方不特虛人久瘧。

 

治三日瘧更宜。

 

夜發則加當歸、首烏。

 

無不應手取效。

 

然發於嚴冬之時。

 

有屢用此方,及補中益氣不效者,必待仲春。

 

仍用前藥加桂枝汗之即愈。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10:13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