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1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石室秘錄 卷六 數集 水濕門16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8 17:3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石室秘錄 卷六 數集 水濕門161

 

 

水濕

 

雷公真君曰︰水氣凌心包之絡,呃逆不止,死症也。

 

而吾以為可救者,心包為水氣所凌,惟恐犯心,所以呃逆不止者,欲號召五臟之氣共救水氣之犯心也。

 

水氣凌心包,以成呃逆之症,亦止須分消其水濕之氣,而呃逆自除也。

 

方用止呃湯︰茯神一兩,蒼朮三錢,白朮三錢,薏仁一兩,芡實五錢,半夏一錢,人參三錢,陳皮一錢,丁香五分,吳茱萸三分,水煎服。

 

一劑而呃即止,二劑而呃即愈。

 

此方健胃固脾,雖利濕分水,而不消真氣,故能補心包而壯心君之位,不必治呃而呃有定矣。

 

水濕結在膀胱,點滴不能出,以致目突口張,足腫氣喘者,不治之症也。

 

而吾以為可治者,膀胱與腎為表裡,膀胱之開合,腎司權也,水濕結在膀胱者,腎氣不能行於膀胱耳。

 

吾通其腎氣而膀胱自通,諸症自愈矣。

 

方用通腎消水湯︰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車前子三錢,茯神五錢,肉桂一錢,牛膝一錢,山藥一兩,薏仁一兩,水煎服。

 

此方專治腎以通膀胱之氣,膀胱得腎氣而水自難藏,水不能藏而下行,則氣亦自順而不逆,又何至有目突氣喘之病哉。

 

上病漸消,而下病尋愈,足腫之水不覺盡歸於膀胱,從溺而盡出也。

 

黃癉之症,一身盡黃,兩目亦黃,卻是死症。

 

倘初起即治之,亦未必即死也,我有奇方,名為消黃去癉湯。

 

茵陳三錢,薏仁三兩,茯苓二兩,車前子三兩,肉桂三分,水煎服。

 

一連四劑,黃去癉消矣。

 

黃癉雖成於濕熱,畢竟脾虛不能分消水濕,以致鬱而成黃。

 

吾用茯苓、薏仁、車前大劑為君,分消水濕,仍是健脾固氣之藥,少用茵陳以解濕熱,用肉桂引入膀胱,盡從小便而出。

 

無事張皇,而暗解其濕熱之橫,此方之澹而妙。

 

簡而神也。

 

四劑之後減半。

 

加白朮一兩,煎湯飲之,再用四劑,則全愈而無後患矣。

 

黃癉之症,原不宜死,然治之不得法,往往生變為死。

 

蓋黃癉外感之濕易治,內傷之濕難醫,外感單治濕而癉隨愈,內傷單治濕而癉難痊。

 

瀉水則氣愈消,發汗則精愈泄,又何能黃癉之速愈哉。

 

我有方單治內傷而得黃癉者,名治內消癉湯,白朮一兩,茯苓一兩,薏仁一兩,茵陳二錢,炒梔子二錢,陳皮五分,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白朮、茯苓、薏仁之多,使健脾又復利水,助茵陳、梔子以消濕熱,盡從膀胱內消,不必又去退皮膚之濕,而皮膚之濕自消。

 

大約此方用至十劑,無不消者,不必十劑之外。

 

服十劑減半,去梔子再服五劑,則全愈,人亦健旺矣。

 

至妙至神之方,有益無損,可為治內傷而成濕者之法。

 

產婦感水腫,以致面浮手足浮,心脹者,不治之症也。

 

然而此浮非水氣也,乃虛氣作浮耳,若作水濕治之,必死矣。

 

吾今不治水濕,單去健脾,反有生意。

 

方用助氣分水湯︰白朮二兩,人參三兩,茯苓五錢,薏仁一兩,陳皮五分,蘿卜子三分,水煎服。

 

此方參,苓、薏、朮皆健脾之聖藥,陳皮。

 

蘿卜子些微以消其脹,脾氣健而水濕自行,水濕行而脹自去,脹去而浮亦漸消矣。

 

但此方須多食見效,不可一劑而即責其近功也。

 

產婦痢疾,而加之嘔逆者,必死之症也。

 

蓋痢疾亡陰,平人尚非所宜,何況產婦氣血之大虛乎。

 

今又加嘔逆,則胃中有火,遏抑拂亂,而氣血更虛,勢必至胃氣之絕,不死何待乎。

 

然而胃氣有一線未絕,即可救援。

 

吾有一方,不必服藥。

 

止須將田螺一個搗碎,入麝香一厘,吳茱萸一分,為細末,掩在臍上,即不嘔吐,便慶再生。

 

蓋田螺最利水去火,痢疾本是熱症,而又加濕也。

 

產婦痢疾,因氣血之虛,不可竟用去熱散火之藥,以虛其虛,今用田螺外治,法至巧也。

 

嘔逆一回,速以當歸一兩,白芍三錢,甘草一錢,枳殼三分,檳榔三分,水煎服。

 

二劑而痢自除,後用獨參湯調理可也。

 

產婦一身發黃者,濕熱壅滯而不散,欲治黃而氣血更消,欲補虛而濕黃更甚,此方法之窮,而醫人束手,亦聽其死亡而已矣。

 

雖然濕熱之成原本於虛,補虛以治黃病,未有不可,但宜兼治之得法耳。

 

吾有一方,治因虛而發黃者神效,不獨治產婦也,方名補虛散黃湯。

 

白朮一兩,薏仁二兩,車前子五錢,茯苓五錢,荊芥一錢,茵陳五分,水煎服。

 

常人非產婦者,茵陳用三錢。

 

此方之妙,健脾以利水,而不耗氣,既補虛又去濕、濕去而黃不退者,未之有也。

 

產婦濕氣感中胞絡,下陰腫脹,小水點滴不出,死症也,蓋水入腹中,必趨膀胱而出之小便,今不由膀胱,而盡入於胎胞之絡,是相反不相順也,如何不死乎。

 

然則予將何法以救之?亦仍利膀胱而已。

 

夫膀胱之能化水者。

 

得腎氣以化之也。

 

產婦氣血大虛,則腎氣亦虛,腎氣虛則膀胱之氣亦虛,膀胱氣虛;故不化水,而水乃入於胎胞而不散,故初急而後腫,腫極而水點滴不出也。

 

吾今不獨治膀胱,而先治腎,腎氣足而膀胱之氣自行,水道自順也。

 

方用通水散,白朮一兩,熟地一兩,茯苓三錢,山茱萸五錢,薏仁一兩,肉桂五分,車前子三錢,人參一兩,水煎服。

 

此方補腎而兼補心。

 

蓋胎胞上連心,下連腎,吾補其心腎,則胎胞之氣通,自不受水,而轉輸於膀胱矣。

 

況膀胱又因腎氣之通,自能化水而分消於大小腸,下趨於便門而出,此實有妙用,非泛然以立方也。

 

產婦水氣凌肺,作喘不已者,亦是死症。

 

然治之得法,正不死也。

 

產婦因虛以受水氣,原不可全治夫水也。

 

雖作喘不已,似為水氣所犯,然徒治其水,則喘且益甚,而治之之法將若何?亦助其脾氣之旺,使之無畏乎水。

 

則水自不能凌脾,脾不受凌,喘將何生乎。

 

方用補土寧喘丹︰人參一兩,白朮一兩,麥冬一兩,茯苓三錢,蘇子一錢,水煎服。

 

此方人參補氣以健脾,白朮利腰以健脾,麥冬養肺以健脾,茯苓、蘇子不過借其佐使,以行水止喘而已,然而治喘實有神功也。

 

脾健則土旺,土旺則水不敢泛濫,何至有脹喘之生哉。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01:55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