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7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家姓。張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7 00:38: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9-7 19:35 編輯

百家姓。張姓

 

姓氏:張

 

祖宗:張揮

 

分類:賜姓和避難改姓

 

姓氏起源:1、出自黃帝之後揮。

 

據《新唐書。

 

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

 

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為姓氏的。

 

是為河北張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

 

又載,張氏世仕晉,西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

 

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

 

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于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

 

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

 

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氏的。

 

郡望:1、清河郡:漢時置郡。

 

此支張氏,世居武城,其開基始祖為漢留侯張良裔孫張歆。

 

2、范陽郡:三國魏黃初七年(西元226年)改涿郡置郡。

 

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司空張皓之子張宇。

 

3、太原郡:戰國時置郡。

 

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北魏平東將軍、營州刺史張偉。

 

4、京兆郡:漢時置郡。

 

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御史大夫張湯。

 

堂號:堂號:"百忍堂":唐朝的時候,張公藝九世同居,這對當時的世風影響很大。

 

唐高宗親到他家請他介紹和睦相處不分家的經驗。

 

張公拿起筆來寫了100個"忍"字呈給高宗。

 

高宗很佩服,獎勵了張公100尺綢緞。

 

張姓堂號還有"清河"、"金鑒""孝友"、"親睦"、"冠英"、"燕貽"、"敦睦"、"宗嶽"、"敬誼"、"源流"等。

 

遷徙分佈:分佈在各地的張氏,大體上都有分支始祖及遷徙原因。

 

河東張氏,出自晉司空張華裔孫吒子,自范陽徙居河東張氏;

 

始興(今廣東韶關市東南蓮花嶺下)張氏,亦出自晉司空張華之後,隨晉南遷,至君政,因官居於韶州曲江;

 

馮翊(今陝西大荔縣)張氏,出自東漢司空張皓少子綱,東漢時任廣陵太守;

 

吳郡(今江蘇蘇州市)張氏,出自張嵩第四子睦,東漢時任蜀郡太守,始居吳郡;

 

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縣東北)張氏,出自漢留侯張良裔孫司徒張歆,歆第協,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內徙清河,傳自彝,為後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樂;

 

河間(今屬河北)張氏,為漢北平文侯張倉之後,世居中山義豐;

 

魏郡(今河南安陽市)張氏,世居平原。

 

晉代有中原張氏遷至福建;

 

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中原張姓軍校隨從;

 

唐僖宗中和年間,王潮、王審知入閩,又有河南固始人張睦隨同前往,後被封為梁國公,福建張氏,大致以居住地分為鑒湖、金坡、板橋等派,此後有的又遷往廣東,均稱其始祖來自河南光州固始。

 

從清初開始,閩、粵張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移居海外的張氏,現主要分佈在新加坡、印尼、泰國、菲律賓、美、英、法、澳大利亞、巴拿馬等國家和香港地區。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07:53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