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2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方脈吞酸噯氣合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13:2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方脈吞酸噯氣合參

 

方脈吞酸噯氣合參

 

吞酸者,木氣鬱而不伸,痰飲因而阻塞,濕熱鬱積於肝而出,伏於肺胃之間,患者必戒忿怒,食菜蔬,以自養為妙,蓋莫不由中官清氣鬱滯,敗痰停飲宿食,醞造而成也。

 

所用之藥,宜二陳加炒吳茱萸,順其性而折之,此反佐之法,尤須以炒黃連為君,蒼朮茯苓之類,皆不可缺。

 

有因濕熱在胃,飲食入胃,濕熱鬱遏,其食不得傳化。

 

而為酸,如穀肉在器,則作酸也。

 

故脾傷是其本,痰火是其標。

 

亦有鬱氣傷脾者,實則古方逍遙散,虛則歸脾湯,加減服之。

 

凡中脘有飲,則嘈有宿垢則酸,然吐酸《素問》為熱,東垣又言為寒,何也?

蓋吐酸與吞酸不同,吐酸是吐出酸水,吞酸乃平時津液隨上升之氣,鬱積而成,鬱積之久,濕中生熱,故從木化,遂作酸味,非熱而何?

其有積之既久,不能自涌而出,伏於肺胃之間,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寒,則內熱愈鬱,而酸味刺心,肌表溫暖,腠理開發,或得香熱湯丸,津液得行,亦得暫解,非寒而何?

言熱者,言其本,言寒者,言其未也,凡病屬熱,有用寒藥,獨酸症,當兼熱藥以從治。

 

喻嘉言曰:甘溫除熱瀉火之法,施於作酸者,其酸轉增,用必無功,故驅其酸,而返其甘,惟有用剛藥一法,剛藥者,氣味俱雄之藥,能變胃而不受胃變者也。

 

噯氣者,即噫氣也。

 

胃中有鬱火,膈上有稠痰,皆脾不運,濁氣阻塞也。

 

又云:噫氣吞酸,此系食鬱有熱火,氣衝上,宜黃芩為君,南星、半夏、陳皮為佐。

 

一方 吳茱萸(一兩,去枝、梗,煎少時,浸半日,晒乾) 蒼朮(米泔浸) 黃連(一兩,陳壁土炒,去土) 黃芩(一兩,如上土炒) 陳皮(各一兩) 或加桔粳一兩,茯苓一兩,為末,神麯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時時津液下。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2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5 05:41 , Processed in 0.07812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