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詮痘瘡中 癢抓破三十四】
●訣云:虛則癢,實則痛。
又曰:諸癢為虛。
此固其辨矣。
然實即兼熱也,虛即兼寒也。
蓋如瘡瘍之痛,必由乎熱,今不作痛而作癢,此其無熱可知,無熱由乎陽虛,陽虛便是寒證,諸有以初起作癢為火者,皆謬也。
且凡痘瘡發癢,則多為不起不灌而陷繼之,最可慮也。
故凡治癢之法,雖云當補,然尤不可不溫,惟溫補則營衛和,氣血行而痘自起矣。
痘毒既起而透,則多有作痛,尚何癢哉?故痘於起發之時,則宜痛不宜癢也。
然癢有數證,亦當辨治如左:
●痘瘡初見點便作癢者,此邪在半表半裏之間,而進退遲疑總由元氣無力,欲達不能也,速當溫補陽氣,兼以疏散,但使腠理通暢,則痘自起而癢自止矣。
宜六氣煎加川芎,白芷,防風,荊芥之屬。
若虛在血分而色白者,宜六物煎,或五物煎加減主之。
●痘瘡出齊之後,但是作癢,俱宜保元湯,或六氣煎加川芎,當歸,防風,荊芥治之,或用十全大補湯,或用蟬退膏。
●血滲肌膚,鹹蜇皮肉而作癢者,亦以氣虛而然,宜保元湯加芍藥,當歸以制血,或加丁香以治裏,官桂以治表,表裏俱實,自不作癢。
●程氏曰:凡前後癢,宜保元湯加何首烏,牛蒡子,白芍藥。
何首烏須赤白兼用。
●痘瘡乾而作癢者,宜養血潤燥,以五物煎加防風,荊芥,外用茵陳薰法。
●痘瘡濕而作癢者,宜補氣去濕,以四君子湯加防風,荊芥,桂枝以解之,外用茵陳薰法。
●頭面為諸陽之會,若癢而抓破,則泄氣最甚,速宜六氣煎,或十全大補湯加防風,荊芥,何首烏之屬以培補之。
但得復腫復灌而飲食如常則無害,若癢不止而滿面抓破者必死。
●遍身發癢抓破,膿血淋漓者,宜參耆內托散,倍加當歸及白芷,荊芥,木香,使氣和血行,其癢自止,外以敗草散敷之。
●瘡癢潰爛,粘衣連蓆難任者,內服十全大補湯加防風,荊芥,外用敗草散。
●痘瘡見形而皮肉紅艷,起發而皮嫩多水者,其後多致癢也,急須先期調補之。
●痘瘡將收而癢者,其膿已成,其瘡已回,邪散而正復,營衛和暢故癢也。
不須服藥,但謹護之,勿令抓破,以致損傷成瘡。
●漿膿初化,膿未成而混身瘙癢不寧者,此惡候也,速當溫補氣血,用六氣煎,六物煎之類,加以防風,白芷,荊芥之屬,必令癢去方保無慮。
若癢甚不休,瘡壞皮脫,其毒復陷,謂之癢,必不能活矣。
●<活幼心書>云:凡作癢不止,用荊芥穗以紙束之,用刺癢處,以散鬱邪,其癢自止,此屢驗之法。
內服消風化毒湯加參,歸以解之。
●訣云:虛則癢,實則痛。
又曰:諸癢為虛。
此固其辨矣。
然實即兼熱也,虛即兼寒也。
蓋如瘡瘍之痛,必由乎熱,今不作痛而作癢,此其無熱可知,無熱由乎陽虛,陽虛便是寒證,諸有以初起作癢為火者,皆謬也。
且凡痘瘡發癢,則多為不起不灌而陷繼之,最可慮也。
故凡治癢之法,雖云當補,然尤不可不溫,惟溫補則營衛和,氣血行而痘自起矣。
痘毒既起而透,則多有作痛,尚何癢哉?故痘於起發之時,則宜痛不宜癢也。
然癢有數證,亦當辨治如左:
●痘瘡初見點便作癢者,此邪在半表半裏之間,而進退遲疑總由元氣無力,欲達不能也,速當溫補陽氣,兼以疏散,但使腠理通暢,則痘自起而癢自止矣。
宜六氣煎加川芎,白芷,防風,荊芥之屬。
若虛在血分而色白者,宜六物煎,或五物煎加減主之。
●痘瘡出齊之後,但是作癢,俱宜保元湯,或六氣煎加川芎,當歸,防風,荊芥治之,或用十全大補湯,或用蟬退膏。
●血滲肌膚,鹹蜇皮肉而作癢者,亦以氣虛而然,宜保元湯加芍藥,當歸以制血,或加丁香以治裏,官桂以治表,表裏俱實,自不作癢。
●程氏曰:凡前後癢,宜保元湯加何首烏,牛蒡子,白芍藥。
何首烏須赤白兼用。
●痘瘡乾而作癢者,宜養血潤燥,以五物煎加防風,荊芥,外用茵陳薰法。
●痘瘡濕而作癢者,宜補氣去濕,以四君子湯加防風,荊芥,桂枝以解之,外用茵陳薰法。
●頭面為諸陽之會,若癢而抓破,則泄氣最甚,速宜六氣煎,或十全大補湯加防風,荊芥,何首烏之屬以培補之。
但得復腫復灌而飲食如常則無害,若癢不止而滿面抓破者必死。
●遍身發癢抓破,膿血淋漓者,宜參耆內托散,倍加當歸及白芷,荊芥,木香,使氣和血行,其癢自止,外以敗草散敷之。
●瘡癢潰爛,粘衣連蓆難任者,內服十全大補湯加防風,荊芥,外用敗草散。
●痘瘡見形而皮肉紅艷,起發而皮嫩多水者,其後多致癢也,急須先期調補之。
●痘瘡將收而癢者,其膿已成,其瘡已回,邪散而正復,營衛和暢故癢也。
不須服藥,但謹護之,勿令抓破,以致損傷成瘡。
●漿膿初化,膿未成而混身瘙癢不寧者,此惡候也,速當溫補氣血,用六氣煎,六物煎之類,加以防風,白芷,荊芥之屬,必令癢去方保無慮。
若癢甚不休,瘡壞皮脫,其毒復陷,謂之癢,必不能活矣。
●<活幼心書>云:凡作癢不止,用荊芥穗以紙束之,用刺癢處,以散鬱邪,其癢自止,此屢驗之法。
內服消風化毒湯加參,歸以解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