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人氣象論篇】
平人氣象論篇
《平人氣象論》曰:人一呼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
平人者,不病也。
(經脈一周於身,凡長十六丈二尺,呼吸脈各再動,定息脈又一動,則五動也。
計二百七十定息,氣行環周,然盡五十營以一萬三千五百定息,則氣都行八百一十丈,如是則應天常度。
脈氣無不及太過,氣象平調,故曰平人)。
常以不病調病患,醫不病,故為病患平息以調之為法。
(此言一息五至之脈,為無病也。
鼻中出氣曰呼,入氣曰吸,呼吸定息,總為一息,言病患一呼而彼脈遂再動,一吸而彼脈遂再動,呼吸定息脈遂五動,猶歲之有閏,是閏以太息之脈,乃所謂一息五至也。
如此者,名曰平人。
平人者,不病也。
蓋醫人一息,則無病之人亦一息,所以知其脈之五動為不病也。
當以不病之人調彼有病之人。
緣醫者,自己不病故因彼病患,乃平自己之息,以調候之耳。
此所以為診法也。
人身之脈總計一十六丈二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一百三十五息,脈行八丈一尺,二百七十息,行十六丈二尺,為一周,一晝一夜,計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八百一十丈為五十周,既一十六丈二尺之脈,而積之也)。
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
(呼吸脈各一動,候減平人之半,計二百七十定息,氣行八丈一只,以一萬三千五百定息,都行四百五丈。
少氣之理從此可知。
此言一息二至之脈為少氣,自平脈之不及也言之)。
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澀曰痹。
(呼吸脈各三動,準過平人之半,計二百七十息,氣行凡三十四丈三尺,病生之兆,由斯著矣。
夫尺者,陰分位也,寸者。
陽分位也。
然陰陽俱熱,是則為陰陽獨躁,盛則風中陽也。
《脈要精微論》曰:中惡風者,陽氣受也滑為陽盛,故病為風,澀為無血,故為病痹也。
此言一息六至之脈,而為諸病,平脈太過者言之也)。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
(常平之氣,胃海致之,故曰:穀入於胃,脈道乃行)。
人無胃氣曰逆,逆則死。
(脈以胃氣為本,無胃氣曰逆,逆則死)。
春胃微弦曰平,(言微似弦,不謂微而弦也。
鉤及軟弱毛石義並同)。
夏胃微鉤曰平,長夏胃微軟弱曰平,秋胃微毛曰平,冬胃微石曰平。
(此承上文而言,五臟皆以胃氣為本)。
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陰陽,病難己。
(脈病相應謂之從。
脈病相反謂之逆,此言脈當與病而相順也)。
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脈反四時及不間臟曰難已。
(春得秋脈,夏得冬脈,秋得夏脈,冬得四季脈,皆謂反四時之氣不相應。
間臟者,如肝病乘土,當傳之於脾,及不傳之於脾而傳之於心,則間其所勝之臟而傳之於所生之臟矣。
《難經》所謂間臟者,生是也,及無間臟之脈,皆謂之難已耳。
此言脈當於時而相順也)。
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無胃氣亦死。
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臟脈,不得胃氣也。
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
(不弦不石皆謂不微似也)。
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手少陰脈,謂掌後陷中,當小指動而應手者也。
岐伯曰:其外經病而臟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此之謂也。
動,謂動脈也。
動脈者,大如豆,厥厥動搖也。
《正理論》曰:脈陰陽相搏,名曰動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