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友漁齋醫話 肘後偶鈔上卷 暑66】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1 23:49: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友漁齋醫話 肘後偶鈔上卷 暑66

 

 

周(18)

 

入暮熱甚,心煩不寐,形體驟消,舌白面暗,兩脈小數,胸前痞滿,此暑邪已入血分,血為陰,故暮夜發熱。

 

在氣分則渴,今在血分,故不渴。

 

黃芩、知母雖能逐熱,而心胸之邪,非黃連不能除,故南陽小陷胸法加減之。

 

川連(一錢) 栝蔞仁(四錢) 枳實(一錢磨沖) 鮮生地(四錢) 丹皮(一錢五分) 鬱金(一錢五分) 通草(七分)

 

又兩服熱退安眠,小便清矣。

 

惟胃口被暑熱消爍,未能遽健,改用芳香醒胃,甘寒養津。

 

麥冬(二錢) 花粉(二錢) 鮮石斛(四錢) 茯苓(二錢) 橘紅(六分) 白蔻仁(五分)

 

沈(22)

 

嘔血發熱,胸悶自汗,脈虛大而數,此屬暑傷肺絡。

 

暑傷氣分脈虛,今又傷絡,故脈大而數。

 

議與涼血清暑法。

 

鹽水炒香豉(一錢五分) 光杏仁(三錢) 焦山梔(三錢) 廣鬱金(二錢) 飛滑石(三錢荷葉包) 醋炒,丹皮(一錢五分) 冬桑葉(一錢五分) 生甘草(四分)

 

又,脈靜身涼血止,見風略覺洒淅,氣被暑傷,衛失外護,其畏風宜矣。

 

餘歷吐血一症,多有六淫致病者,雖非真陰失守之比,然切宜保養,以冀復元。

 

北沙參(二錢) 麥冬(二錢) 冬桑葉(二錢) 丹皮(一錢) 茯神(一錢五分) 棗仁(一錢五分) 南棗肉(二錢) 淮小麥(一錢五分) 山梔(一錢五分)

 

陸(23)

 

暑風上冒,頭痛脘悶,咳嗽痰多,脈右弦滑,與涼散兼化痰法。

 

光杏仁(三錢) 蘇薄荷(一錢) 射干(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橘紅(八分) 栝蔞皮(一錢五分) 飛滑石(三錢) 生甘草(三分)兩服愈。

 

 

吸受暑邪,中脘脹悶。

 

香豉 杏仁 鬱金 栝蔞皮 連翹 益元散 絲瓜葉一服愈。

 

僧(33)

 

脘悶,發熱,口渴,小便短赤,咳嗆見紅,兩脈虛數。

 

此暑邪內伏,至深秋發動,始傷氣分,久損血分矣。

 

既非陰虧火升,滋補當忌。

 

光杏仁(三錢) 通草(八分) 橘紅(八分鹽水炒) 飛滑石(二分) 連翹(一錢五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 栝蔞皮(一錢五分) 甘草(四分)童便一杯沖。

 

又兩服脈緩身涼血止,唯氣大口燥未平,前方清解,今用清養,立方用意,只更一字,自然有先後之分。

 

北沙參(三錢) 麥冬(一錢) 花粉 青蒿子(五分) 廣皮(五分鹽水炒) 鮮石斛(一錢五分) 荷梗(七寸) 鮮枇杷葉(三錢去毛) 周(14)

 

病熱旬日,形瘦神呆,心煩不寐,汗泄口燥,便赤氣濁,兩脈沉細欲絕。

 

此屬伏暑重症,古稱暑傷心,故煩而不寐;暑邪從口鼻吸受,先傷氣分,肺為百脈所朝,是為氣母。

 

因受暑熱消爍,故脈伏而細。

 

乃庚金逢暑必伏之意,其形脈雖似大虛,切審口燥,思涼飲,小便短赤,生脈白虎合劑,最對是症。

 

若龍、牡、歸、地,滋膩鎮攝,暑邪何由得解? 西洋參(三錢) 麥冬(二錢) 通草(七分) 石膏(八分) 知母(一錢五分) 飛滑石(三錢) 甘草(四分) 竹葉(七片) 白粳米(一撮) 陸(28)

 

氣急胸悶,發熱口渴,小便短赤,中暑之症。

 

石膏(五錢) 麥冬(二錢) 杏仁(二錢) 通草(七分) 栝蔞皮(一錢五分) 鬱金(一錢五分) 滑石(二錢) 絲瓜葉(一片)一服病已脫然,彼以效驗神速,大有妙處。

 

接服一劑,竟致胸中氣逆,痰喘有聲。

 

因方內有石膏一味,能寒肺氣,過服陷秋降之令,氣不外泄,則逆於內,故當盛暑,絕無汗出,反見多痰。

 

杏仁 薄荷 防風 桔梗 橘紅 蘇子

 

朱(33)

 

從前吸受暑邪,熱熾發渴,恣啖西瓜;熱渴稍解,而腹脹足重,不思納食,脈細,舌白,呼吸窒滯,氣分受病無疑,調治失宜,必成鼓脹。

 

杏仁 橘紅 通草 鬱金 連翹 蘇梗 茯苓皮 淡竹葉又三服,病減大半,惟氣短未平,原方加北沙參、枇杷葉。

 

王(40)

 

暑邪內伏,風寒外侵,頭疼惡寒,身熱冷汗,口臭便赤,大腹脹滿;已歷四旬,納食無幾,形瘦神呆,豈是小恙?用河間桂苓甘露飲加減。

 

石膏(四錢) 滑石(一錢五分) 桂枝(五分) 小川連(六分) 茯苓(一錢五分) 橘皮(一錢) 濃朴(一錢)通草(七分) 甘草(三分)兩服前患頓除,胃陰受傷,元氣虛耗,當用滋養。

 

黨參 麥冬 黃耆 橘皮 茯苓 扁豆 甘草午後微熱自汗,小便復赤,脈浮大而數,此為假實,法當大補,十全大補去川芎,十數劑而愈。

 

高嫗(65)

 

身熱浹旬,神昏遺溺,氣短耳聾,舌胎灰滯,此暑邪內陷之症。

 

前方香豉、杏仁、石膏、知母,非不清暑宣氣,其如不及何?非局方至寶丹不能直達病所,驅邪外泄;更用清芳淡補之劑調其中,症雖危險,或可有效。

 

先用燈心湯調進至寶丹兩丸,續進︰

 

栝蔞皮(一錢五分) 橘紅(六分) 通草(六分) 北沙參(三錢) 麥冬(三錢,六味因氣短重用) 西瓜翠衣(六分) 鮮荷梗(七寸) 淡竹葉(三十片)

 

兩服熱減,神清,已能起坐如圊。

 

惟舌赤而思冷凍飲料,暑毒尚未消盡,與涼解血熱法。

 

犀角(五分) 連翹心(一錢) 白金汁(一小匙) 通草(七分) 鬱金(一錢) 滑石(二錢)一服能下黑糞數枚,內陷之邪始解,繼用生脈散調理痊愈。

 

戈(56)

 

發熱胸悶,神魂撩亂,脈弦數,舌白,六七日內,形消色滯,小便不利而赤。

 

此暑邪結於中焦,須加味陷胸湯治之。

 

病者自忖平素胃寒,不信服此。

 

越二日,昏冒發厥,譫語不停,急又延予。

 

予曰︰但服我方自安,無容多議,若再延挨,大事去矣。

 

追悔莫及,伊芳子急歸煎服後,泄氣難聞,連解小便,去病甚速,方錄於下。

 

川連 枳實 栝蔞皮 橘皮 通草 滑石 甘草梢 淡竹葉

 

湯(43)

 

暑邪內迫,血痢纏綿,宜清熱導滯。

 

苦參 黃芩 白芍 楂肉 濃朴 橘皮 葛根 銀花 蛀大棗病歷四旬,三帖而愈。

 

徐(25)

 

身熱氣短咳嗽,察形脈,知勞倦伏暑,投生脈白虎湯,加杏仁、射干、滑石、青蒿,去五味子,三服而痊。

 

近年人參大貴,難以概用,勉以北沙參代之。

 

蓋此症暑多而虛少,故效;若虛多而暑少,非人參不可。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08:22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