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今醫統大全 本草集要(上) 草部2781】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8 11:52: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今醫統大全 本草集要(上) 草部2781

 

 

人參 味甘、氣溫、微寒,氣味俱輕,陽也。

 

陽中微陰,無毒。

 

(茯苓為之使,反藜蘆,惡鹵咸。

 

生上黨者良,如人形有神。

 

凡使去蘆頭,和細辛密封固,十年不壞。)

 

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志,調中生津,通血脈。

 

治五勞七傷,虛損,肺脾陽氣不足,短氣,少氣,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脅逆滿,霍亂吐逆,反胃。

 

久服輕身延年,能補上焦元氣,升麻為引。

 

用補下焦元氣,茯苓為之使。

 

肺受寒邪及短氣虛喘宜用。

 

肺受火邪喘嗽,及陰虛火動勞嗽吐血者勿用。

 

(此王綸之失,察理未真而疑人參助火,故謂陰虛火動吐血者忌之。

 

殊不知虛火非涼藥可瀉,心焦甘溫平味方可除。

 

正如東垣云︰溫能除大熱。

 

丹溪亦云︰虛火可補,參、朮、生甘草之屬是也。

 

自綸斯言一出,舉世醫者畏參如虎。

 

凡虛之極者,愈有煩躁汗熱液乾發熱火邪。

 

蓋乘虛而作,非人參滋養,火邪寧退乎?)仲景治亡血脈虛,以人參補之,氣虛血弱,必補其氣而血自生。

 

陰生於陽,甘能生血也。

 

故產後大熱,須用乾薑佐之,方能補其血而退熱,不獨產後為然,凡虛弱之甚皆然也。

 

沙參 味苦甘,氣微寒,無毒。

 

(惡防己,反藜蘆。)

 

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

 

久服利人,安五臟,止驚煩。

 

治常欲眠,養肝氣,療胃痺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肌熱,浮風身癢,卒得疝氣下墜痛如絞者,酒調末服。

 

肺寒用人參,肺熱用沙參。

 

沙參補五臟之陰,人參補五臟之陽。

 

天門冬 味苦甘,氣平,大寒。

 

氣薄味濃陰也,陽中之陰,無毒。

 

入手太陰經、足少陰經。

 

(地黃、貝母為之使,畏精青。

 

凡用去皮去心,服此忌食鯉魚。)

 

主諸暴風濕偏痺,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久服輕身益氣延年。

 

保安肺氣,去寒熱,養肌膚,悅顏色,益氣力,利小便,冷而能補,治肺氣咳逆,喘息促急,通腎氣,止消渴,療肺痿、生癰、吐膿血,熱侵肺,吐衄妄行,瀉肺火,消痰補五勞七傷。

 

苦以瀉滯血,甘以助元氣,治肺熱之功多。

 

患人體虛而熱,加而用之。

 

但專泄而不收,寒多者禁服。

 

肺氣喘促者,加人參、黃耆,用之神效。

 

益氣延年。

 

(搗末。

 

每服酒調下三錢,日三服,兼去 瘕積聚,風痰癲狂,瘟痺,釀酒亦可。)

 

麥門冬 味甘微苦,氣平微寒。

 

陽中陰,無毒,入手太陰經。

 

(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

 

陰乾,肥大者佳。

 

凡用去心,不則令人煩。)

 

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

 

羸瘦短氣,身重目黃,心下支滿,口乾燥渴,止嘔吐,愈痿蹶,消穀調中。

 

治心肺熱及虛勞客熱。

 

通脈保神,強陰益精,補心氣不足及治血妄行。

 

瀉肺中伏火及肺痿吐膿,安五臟,令人肥健,美顏色、有子。

 

久服輕身,不老不飢。

 

加五味子、人參為生脈之劑,補肺中元氣不足。

 

與地黃、阿膠、麻仁同用,能潤經益血,復脈通心。

 

愚按《本經》用治脾胃多,後人用治心肺多。

 

乾地黃 味甘苦,氣寒。

 

味濃氣薄,陰中之陽,無毒。

 

(得麥門冬浸酒良,惡貝母,畏蕪荑。

 

陰乾,生薑水浸驗,沉者名地黃乃佳。

 

酒拌蒸九次,令黑爛者為熟,陰乾者為生。

 

忌犯鐵器,令人腎消,亦忌食萊菔,令人髮白。)

 

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

 

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痺。

 

久服輕身不老。

 

(《本經》不分生熟,後人分用。)

 

酒洒蒸則微溫,入手足少陰經,厥陰經。

 

大補,血衰須用之,滋腎陰,益氣力,利耳目,主血虛勞熱,老人中虛燥熱,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產後血虛臍腹痛。

 

生者尤良。

 

大寒。

 

入手太陽經、少陰經,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不足,瀉脾中濕熱及血熱,主婦人崩中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墮,墜折傷、瘀血、衄血,皆搗飲之。

 

患人虛而多熱加用之。

 

熟則補腎,生則涼血。

 

胃寒者斟酌用之,恐損胃氣。

 

有痰膈不利者,薑汁炒用之,恐泥膈也。

 

妊娠下血漏胎。

 

(同炙乾薑等分同為末,酒調方寸匕。)

 

朮 味苦甘辛,氣溫。

 

味濃氣薄,陰中陽也。

 

無毒。

 

入足陽明經、足太陰經。

 

(防風、地榆為之使,有蒼、白二種。

 

蒼者米泔浸一、一日,去粗皮用。

 

服白木忌食桃、李、雀、蛤。)

 

主風寒濕痺,死肌, 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蝕。

 

久服輕身,延年不飢。

 

(《本經》不分蒼、白,後人分用。)

 

白者又入手少陽經、少陰經。

 

除濕益燥,緩脾生津,補脾胃,進飲食,除胃中熱,消虛痰,止下泄,利小便,消腫滿及霍亂嘔逆,利腰臍間血。

 

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臍,在氣主氣,在血主血。

 

又無汗則發,有汗則止,與黃 同功。

 

蒼者氣味辛烈,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除惡氣,辟山嵐瘴氣,消 癖氣塊,心腹脹痛,健胃安脾,寬中進食,發汗,除上焦濕功最大。

 

若補中焦,除濕力小於白朮。

 

又鹽水炒,佐黃柏力健,行下焦腰足濕熱,一名山精。

 

《神農經》曰︰必欲長生,當服山精。

 

愚按︰二朮功用頗同,俱能補,燥濕。

 

但白者補性多,蒼者治性多。

 

黃耆 味甘,氣微溫。

 

無毒。

 

入手少陽經、手足太陰經。

 

(惡龜甲、白鮮皮。

 

陰乾柔韌皮微黃,肉中白者佳。

 

治瘡瘍生用,補虛蜜炒之用。)

 

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

 

五痔鼠,補虛,小兒百病。

 

治脾胃虛弱,瘡瘍血脈不行,內托陰証瘡瘍必用之。

 

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

 

補中生血,補肺氣,實皮毛,瀉陰火,為退虛熱聖藥。

 

治虛勞自汗,無汗則發,有汗則止。

 

又治消渴腹痛,泄痢腸風,血崩帶下,月候不勻,產前後一切病。

 

補腎、三焦、命門元氣。

 

藥中補益呼為羊肉。

 

外行皮表,中補脾胃,下治傷寒,尺脈不至,是上中下內外三焦之藥也。

 

性畏防風。

 

防風能製黃,黃 能得防風,其功愈大,蓋相畏而相使者也。

 

故二味世多相須而用。

 

又東垣云︰瀉陰火者謂內傷者,上焦陽氣陷下陰分而為虛熱,非陰分相火之火也。

 

病風不能言,脈沉口噤,有形湯藥,緩不及事。

 

(用黃 、防風煮湯數十斛,置床下,氣如煙霧,熏蒸之氣令口鼻俱受效。)

 

陷甲生大肉,常有血痛疼。

 

(同當歸等分為末貼瘡上,有惡肉少加硫黃。)

 

甘草 味甘,氣平。

 

生寒,炒熟溫,陽也,無毒。

 

入足厥陰經、太陰經、少陰經。

 

(白朮、干漆、苦參為之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去皮用。

 

服此忌豬肉及菘菜。)

 

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

 

久服輕身延年,能補三焦元氣,健胃和中,養血補血。

 

治腹中急縮痛,善和諸藥,使相協而不爭,故名國老。

 

性緩能解諸急,熱藥用之緩其熱,寒藥用之緩其寒,生用大瀉熱火,消瘡疽,與黃 同功,又治肺痿吐膿血。

 

惟中滿禁用之,下焦藥亦少用,恐大緩不能達。

 

梢子生用除胸中積熱,去莖中痛。

 

節生用消腫導毒。

 

咽痛,(炙二兩煎湯咽服,或加桔梗名甘桔湯。)

 

肺痿久咳嗽,涕唾寒熱。

 

(炙為末,取小便三合調末一錢匕,日二三服。)

 

初得赤白痢,(一兩炙,豆蔻七個末,三升煎一升,分服。

 

又方,一兩炙,生薑半兩,將水一升煎至八合,服之立效。)

 

小兒初生,(取一指長炙銼,水二合,煮取一合,綿漬點口中,當吐惡汁,令兒無病,或加黃連一條尤妙。)

 

中烏頭、巴豆毒及飲饌中毒,(煮汁服之。

 

又方,加大豆名甘豆湯,效更速。)

 

中蠱毒。

 

(炙嚼咽汁當即吐出,嚼而不吐非毒。)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13:35 , Processed in 0.12499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